[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6077/2023-00037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城管发〔2023〕21号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城乡管理)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城管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5-05 | [ 发布日期 ] | 2023-05-08 |
重庆市巴南区城市管理局 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巴南城管发〔2023〕21号
局属各单位,渝南自来水公司、市固废运输公司界石垃圾中转站、北控耐德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城管局〔2023〕44号)的部署要求,现就做好2023年城市管理领域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思想认识,统筹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各队所、各企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将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与汛期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除险清患”专项行动、生命通道联合执法检查“雷霆行动”、城市经营性自建房违法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城市管理领域委外作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推动灾害防范基本知识和灾害应对技能宣传培训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灾害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紧扣活动主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单位要紧扣“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公众现场或者线上体验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拓宽公众接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途径。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主流新闻媒体,公益短信、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屏等公共平台,采取发布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公益广告和宣教片,以及悬挂主题横幅、张贴主题海报、印发居民知识手册、网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覆盖开展宣传教育。要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面向社会公众从不同途径、方位、角度大力普及市政公用设施、维护施工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灾害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技能,提高宣传教育实际效果,在城市管理领域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三、注重风险防范,落实灾害风险闭环管理
当前正值汛期,各单位要聚焦过境洪水、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地质滑坡、高温干旱等水旱灾害风险,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防汛安全、管业务必须管防汛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防汛安全)、“四个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规定,扎实开展“日周月”隐患排查、日常巡查检查和雨前雨中雨后巡查核查,动态更新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落实工作措施,形成闭环管理。一般风险隐患要做到即查即改;暂不能整改销号的,必须落实具体责任人和风险管控措施,坚决防止风险隐患演变为事故灾害,切实打牢安全基础,确保万无一失。
四、完善应急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各单位要按照应对“百年洪水”、“百年干旱”标准,做好物资储备、预案准备、队伍备训等工作,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消防安全、防灾避险、应急逃生、疏散转移等演练,切实提升城市管理领域应急抢险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灾害事故发生后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要建立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充分发挥环卫工人、城市管理执法队员、市政维护工人、网格员的“前哨”作用,确保各类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内部通报机制,做好情况报告和指令传达。要加强信息报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灾害事故信息。凡发生事故灾害后未及时报告情况的,将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责问责。
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活动计划,落实人财物各项保障,组织好宣传周各项活动,确保取得实效。请各单位于5月13日前上报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附件:2023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推荐标语
重庆市巴南区城市管理局
2023年5月5日
(联系人:王旭;联系电话:66228091)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3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推荐标语
1.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
2.防灾减灾,利国利民。
3.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4.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5.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
6.防范灾害风险,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7.方法灾害风险,推动城市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