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财政局开展第四期青年干部 “读清廉图书讲清廉故事”活动
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1366”清廉机关建设体系,以优良作风引领保障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区财政局开展第四期青年干部“读清廉图书 讲清廉故事”活动。黄汉蜀、刁敬民和吴锐琳三位青年干部,结合岗位实际,发青春之声,话清廉责任,促“清廉财政”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黄汉蜀同志带我们走近扎根群众、崇尚节俭的“沙海愚公”谷文昌。谷文昌在福建省东山县任职期间,卷起裤腿一头扎进沙窝,摸索出“驻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方案,身先士卒带领群众防沙治沙。至1964年,全县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披上绿装,141公里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谷文昌反复强调“勤俭办一切事业”。他出差只住没有厕所的便宜旅馆、一件10元钱买的旧大衣穿了几十年、拒绝用职权为女儿安排工作……谷文昌一生廉洁奉公,赢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誉,在群众心中留下了清白、清正、清廉的美名。
刁敬民同志通过多维度的阐述,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牢牢确立公仆意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六章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是否牢记宗旨秉公为民,是否心系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党员干部修养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政要时曾谈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心怀大我、工作忘我、追求无我,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现在财政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困难时期,面对“既要保三保、又要化债防爆雷、还要化解历史欠账、更要找钱促发展、也要迎接各种监督检查”的“五重压力”,全体财政干部职工更应该牢树公仆意识,以忘我、无我的工作状态谱写为民新篇章。
吴锐琳同志借《给年轻干部的21封信》,鼓励大家以青春为笔,绘财政画卷。“一钱太守”刘宠离任时,父老乡亲百钱相送,他为不拂民意,仅取一文;“四知先生”杨震赴任途中,拒绝重金贿赂,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清代明吏于成龙官至一品总督,清正廉洁、生活简朴,常以青菜为食,民谣称颂道:“前于后于,百姓安居”……清廉,是公职人员必备的职业操守,是履职尽责、取信于民的基础。历史镜鉴照初心,巴南财政为区委区政府当家理财,为120万巴南人民服务。面对资金分配、管理与监督工作中的重难点,财政青年应以“公共资金守门人”的身份为荣,始终坚持清廉底色,秉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让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