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民政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244B/2025-00021 [ 发文字号 ] 巴南民政发〔2025〕3号
[ 主题分类 ] 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民政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4-09 [ 发布日期 ] 2025-04-11

重庆市巴南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区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现将《2025年全区民政工作要点》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巴南区民政局

202549

(本文有删减)


2025年全区民政工作要点

做好2025年全区民政工作,全区民政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一个战略”、推进“九项行动”、实施“六大工程”。

一、坚持党建统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深刻把握民政工作政治属性,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抓牢党建责任制“牛鼻子”,加强统筹调度与督导,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用好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将“党建引领问题发现、党建溯源问题成因、党建助力问题解决”理念贯穿工作全程,增强抓党建带全局效能。

3.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深化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加强与群团组织的协调联动,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丰富“暖心民政·先锋有我”1+4党建品牌内涵,推进党建业务深融共促。

4.注重优化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用全过程,适时补充“新鲜血液”,持续开展师徒结对帮带工作,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抓好“第一资源”,加快培育壮大民政技能人才队伍。

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5.完善老龄办统筹推进机制。召开2025年老龄工作会议,制定区老龄委2025年工作要点,完成《2024年度巴南区老年人口与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组建区级老龄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

6.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建立老年人权益保障联动机制。开展“智慧助老”“反诈防骗”“敬老月”“巴南银龄风采大赛”活动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为独居老人配备消防安全智能设备。老年协会覆盖村(社区)。

7.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动力。深化“银龄行动”,实施“鲁渝协作·巴南银龄行”项目,组织老年专家开展医疗、教育对口支援。培育“银龄先锋”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示范性老年志愿服务项目1个,发展老年志愿者队伍500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办5个社区老年大学,惠及老年人2000人以上。

三、推进“巴实养老”行动,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8.健全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完成23个街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深化“机构带站点进家庭”运营模式。深化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完成10所敬老院消防设施提档升级改造。依托“巴适小院”,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试点。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

9.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出台《巴南区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实施方案》《巴南区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2处、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张,新增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0个。

10.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围绕资金使用、服务质量、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建立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制度。实施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开展职业技能竞赛1场。

11.促进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共进。做好白象山康养综合体等康养项目招商引资,培育本地养老龙头企业3家,引进全国性高品质养老机构1家,促进康养项目有效转化。实施养老消费行动,举办养老服务消费月活动,完成3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四、推进“精准保障”行动,增进基本民生福祉

12.夯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基础。推进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加强临时救助,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高标准运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深化“物质+服务”救助,拓展“解需暖心”实事服务内容,打造“巴惠救,就在身边”社会救助服务品牌。

13.加强低收入人口联合救助服务。出台《巴南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事项联办方案》,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建立低收入人口服务需求台账和服务类救助需求评估体系,持续做好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和免申即享。积极申报社会救助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14.狠抓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发放。落实落细残疾人两项补贴市级数据核对与督导工作机制,加强数据比对与动态复核,强化补贴政策宣传、政策衔接和资金发放监管,高效办理“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提升精准管理水平。

15.强化流浪救助管理服务成效。擦亮“巴HUI爱·救在身边”街面救助品牌,序时推进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建设,设立30个救助引导点,形成“1+3+X”街面发现机制。认真做好流浪救助领域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

五、推进“巴爱童行”行动,优化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16.抓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落实孤儿(艾滋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助学项目,落实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政策,协助镇街做好成年孤儿安置工作。持续开展收养评估,规范收养登记。

17.加大儿童关爱服务力度。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工作,动态更新数据。持续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提供走访探视、安全守护、心理健康关爱等服务。

18.加强儿童队伍能力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规范化运行,强化指导协调、宣传培训等作用。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开展民政领域儿童工作者涉罪查询,举办儿童主任业务能力培训会2次,推荐优秀儿童主任参加市级大赛。

六、推进“巴社有为”行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19.提升社会组织党建水平。持续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六同步三纳入一共享”,结合登记变更、换届年检、抽查评估等,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与管理层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20.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定期组织新成立社会组织负责人见面座谈。扎实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做好2024年度检查和抽查检查。组织召开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现场会,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等级评估,力争3A及以上社会组织新增2个。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21.促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持续实施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五个一”专项行动,宣传推介优秀社会组织2家,引导全区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七、推进“善满巴南”行动,彰显慈善公益力量

22.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探索“慈善+”社区公益新模式,依托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体开展慈善活动,社区慈善基金数量同比增长20%。大力开展2025“中华慈善日”“重庆慈善周”集中宣传,“久久公益节”募捐额同比增长10%

23.强化慈善监管。从严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做好慈善组织慈善项目信息公开和专项审计检查,引导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组织评估,努力构筑阳光透明、健康有序的慈善生态。

24.促进福彩事业稳健前行。巩固提质传统销售渠道,积极构建多元化、多业态销售模式,力争全年福彩销量突破2亿元。加强责任彩票建设,提升福彩社会影响力。规范和加强福彩公益金使用和管理。

八、推进“逝有所安”行动,巩固殡葬改革成效

25.全力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聚焦殡葬“黑中介”、非法改装车辆运输遗体、非法扩建违规占地等问题,完善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协同联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规范殡葬服务市场。

26.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稳妥推进殡葬设施建设和火葬区调整,抓好减项降费优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探索扩大基本殡葬服务费减免范围,加大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宣传,倡树文明新风。

九、推进“幸福婚登”行动,做优“婚登+”服务

27.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效能。依法依规开展婚姻登记,做好“跨省通办”“全市通办”试点,推进“结婚落户一件事”迭代升级工作,加强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处理。大力培养婚姻登记员,推荐参与资格认定和能力提升培训。

28.落实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发挥婚姻家庭辅导室作用,开展离婚冷静期和新婚辅导、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幸福热线”服务。持续实施“家和计划”,深入开展“家和‘金点子’”示范项目,积极参评全市优秀实践案例。

29.促进“婚姻+”融合发展。依托巴滨花艺园环境优势,联动开展联谊交友、户外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提高颁证基地利用率。加强婚姻登记地文化塑造,推动婚俗文化改革向村(社区)延伸。积极申报市级第二批市级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场所。

十、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增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可及性

30.深化“精康融合行动”。实施“天使守护”“多维关爱”服务项目不少于40个,登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80%以上。规范“渝康家园”建设运营,打造示范点2个,新设区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1个。持续开通8条“巴爱守护”服务热线,做靓“巴心汇爱”“点亮心灯”特色品牌。

31.推广康复辅助器具应用。巩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成果,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打造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展示应用中心,支持配合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引进康复、养老相关企业2家以上,协议产值不少于2亿元。实施“福康工程”,惠及更多残障人员。

十一、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32.抓实行政区划管理。持续收集更新全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信息,研究挖掘、宣传保护、传承利用全区行政区划历史文化,及时将数据纳入全市行政区划沿革数据库、基础信息库、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全区行政区划基础研究,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33.抓好地名公共服务。规范地名命名设标,实现备案公告及时准确率100%。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推进“六个一批”乡村地名服务,协同抓好乡村道路命名。增补兴趣点和地名采集上图,打造“地名+产业、文旅、美食”品牌6个。

34.抓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及时排查化解界线领域隐患纠纷,配合完成大渡口巴南线、渝北巴南线2025年界线联检,全面完成全区44条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消除界线争议。

十二、实施“六大工程”,夯实民政保障基石

35.实施温巴合作工程。聚焦项目共推、改革共抓、资源共享,研究制定年度重点合作任务清单59,召开温巴民政合作联席会议,力促两地合作取得新突破。

36.实施改革创新工程。重点推进纳入区委重大改革项目清单的“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低收入人口联合救助服务机制”“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等项目。探索开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一件事”,自主谋划流浪乞讨救助帮扶救助“一件事”。

37.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扎实开展养老服务等7个子跑道建设,动态调整KPI、体征指标,加强与三级治理中心协调联动,提高闭环处置能力。办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等9个高频服务事项,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38.实施社会参与工程。探索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机结合路径,科学编制民政事业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等2个“十五五”规划,推动成立巴南区健康养老产业协会。聚资源、搭平台、强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基层民政服务,推动整体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39.实施民政文化工程。加强与区融媒体中心的战略合作,积极弘扬尊老敬老、助残慈幼、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慎终追远等文化理念和民政“孺子牛”精神,携手讲好新时代民政故事,不断扩大民政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40.实施平安建设工程。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日排查”,完成养老机构消防验收遗留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突出信访问题三年攻坚行动,积极化解复杂疑难信访事项。深化媒情网情社情“三情联动”,持续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培训,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处置闭环管理,着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