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生态环境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359H/2025-0012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生态环境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6-23 [ 发布日期 ] 2025-06-23

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审查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示表(南干线天然气输气管道渝黔高速和平桥收费站段迁改工程项目)

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http://www.cqbn.gov.cn。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bnqcmb@163.com。通讯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洲湾公园北路12号巴南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D区,邮编:400055。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关部门意见

1

南干线天然气输气管道(渝黔高速和平桥收费站段)迁改工程项目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

重庆铁发建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重庆后科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迁改工程对南干线东段(重庆段)安全隐患整改工程交叉段进行迁改。输气管道改线工程实际长1.28km,管径D813mm,管道材质为L485级直缝埋弧焊钢管,设计压力为6.3MPa、设计日输气量1200×104m3/d。项目不涉及阀室建设,配套建设管道防腐、阴极保护、管道标志桩等内容。总投资181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废水:施工期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渝黔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施工营地所设处理设施处理管道敷设完毕后采用清水作为介质进行试压经沉淀后就近排入地表水。

废气:施工期建设单位遵守重庆市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和《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72号)的相关要求,工地采用1.8m硬质密闭围挡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采取边敷设边分层覆土的措施,减少开挖段的裸露时间。对易起尘的物料加以遮盖。临时堆土采用篷布予以覆盖,并洒水氮气置换过程中混合气体通过放空系统放空,放空口应远离交通和居民点,划定临时警戒范围,放空隔离区内不允许烟火和静电火花的产生

噪声: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单位选用符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尽可能将高噪声设备设置在场地中部,并安放在临时建筑房内作业,布置在远离居民的一侧。对空压机、钻机作业时产生的振动影响分别采取间接隔振和对地基进行减振处理等加以削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高噪声的施工设备仅限于白天作业夜间不作业。

固废:项目弃方0.23万m3直接供渝黔高速项目施工使用。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依托当地市政环卫部门处理。清管固废与渝黔高速项目建筑垃圾一并运至就近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废焊条外卖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废包装材料与生活垃圾一起依托当地市政环卫部门处理。废弃管道切除后外卖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

生态:在施工结束后,清除施工痕迹,对临时占地进行覆土、恢复其土地利用功能施工前期对临时占地进行表土剥离,分层堆放,管道铺设完成后分层回填,表土用于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根据管道有关工程安全性的要求,沿线两侧各5m范围内原则上禁止种植深根性植物或经济类树木。不能恢复的应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植物恢复措施物种禁止选取入侵物种,可考虑种植区域常见易活物种,与周边植被景观相符,尽量减少工程区内的施工痕迹,改善临时占地的生态环境,然后让其自然恢复。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不新增定员,生活污水产生正常运营不排放废气及固体废弃物。

风险防控措施:管道强度结构设计按规范执行。按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 4109-2020),对管道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保证焊接质量。在管道穿越处设置标志桩和警示牌,并采取保护措施。加强对沿线住户、企业的宣传、教育。在管道标志桩上设置电话号码,便于当地居民及时报知情况。加强管道应急设施的维护,确保项目站场紧急截断装置可在事故状态下实现及时截断,尽量减缓管道内的介质进入外环境。加强管道沿线巡检,特别是各穿越段的巡检频次。天然气管道运维单位编制有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应将本项目天然气管段纳入现有应急预案中进行管理,并定期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