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商务委>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7295K/2025-00005 [ 发文字号 ] 巴南商务发〔2025〕1号
[ 主题分类 ] 商贸、海关、旅游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商务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3-04 [ 发布日期 ] 2025-03-04

重庆市巴南区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2025年全区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为全力推动我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2025年全区商务工作要点》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商务委员会

                                          202534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全区商务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关键之年。全区商务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市委经济工作、全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区委经济工作和一把手例会部署,把牢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强党建、拼经济、抓落实”主题主线,聚焦“扩内需、稳外贸、强枢纽”目标任务,以项目为王聚力实施“七大重点工程”行动,推动“三稳”“三增”“三强化”稳支撑增动力保目标,聚焦商务高质量发展难点破壁攻坚,深化改革和政策赋能同向发力,聚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双轮驱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发展目标: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增速10%以上。

  一、全面增强消费能力,深化消费提振专项行动

  (一)战略规划引领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构建“规划+政策+项目”三位一体战略规划实施体系,专项工作组深入开展《巴南区“十五五”促消费强开放》课题研究,高质量编制《巴南区商贸物流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十五五”规划》。深入实施《西部国际汽摩城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我区汽摩支柱产业集群效应,推进打造中国西部汽摩之都。

  (二)稳住大宗商品消费专项行动。协同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商品消费升级工程。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稳住大宗商品消费。接续实施汽车、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实施旧房装修、适老化家居和酒店电视终端以旧换新,大力宣传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政策。

  (三)消费场景焕新专项行动。商圈品质提升。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商圈、商业街区差异化发展提档升级。制定出台《2025年度巴南区融入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推进龙洲湾、李家沱、鱼洞商圈提档升级,打造华熙LIVE·鱼洞商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大力发展文旅消费、粉丝消费,将“游客””变“长客”,成立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企业联盟,推出跟着赛事去消费新模式。消费场景焕新。WTT重庆冠军赛为契机,抢抓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窗口期,举办汽摩消费节、不夜巴南生活节等系列重点活动。组织我区燃油车、新能源车、摩托车、二手车经销商开展汽摩促消活动,发放汽摩消费券,激发汽摩消费新活力。商业业态更新。全力推动融汇商业综合体盘活工程,指导企业主体加快建设进度,做好业态规划,加大招商引育补齐巴滨路沿线商业空缺。推动商社汇外广场更新升级,积极引入完美婚礼项目、361旗舰店等新业态入驻。

  (四)消费品牌矩阵培育专项行动。首发首店矩阵。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夜间经济,支持华熙、万达、圣特瑞公司等引入首店5家以上。服务消费矩阵。探索打造“火锅消费新场景”。引导刘一手、花房村等知名火锅品牌培育打造江景、社区、乡村等火锅消费新场景;持续推进重庆美食“渝味360碗”特色菜品宣传推广和体验店、示范店培育创建;出台《巴南区火锅食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带动火锅产业提档升级;优化住宿供给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加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巴实绿居住宿品牌培育创建。依托优质品牌,融合巴南银针、景晖陶瓷、刘家四合胡豆、巴巴虎文创产品等特色产品推出巴南礼物伴手礼。提质家政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数字家政、数字会展等应用试点申报应用贯通。多元展会矩阵。统筹组织好第七届西洽会参会参展;支持智博会、火锅产业博览会等展会举办和参展;做好企业参展对接、服务,支持商贸企业借助展会平台实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贸易商和投资商。农村消费矩阵。扎实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全面激发农村消费。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下沉乡镇,完善乡镇网络布点,推动骨干菜市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农村消费环境,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五)重点项目实施专项行动。推动新发地农产品交易中心投产工程,力争新发地东盟食品产业园一期项目开业放量,建成全市最大的东盟蔬果集散地。推动西部汽车城盘活工程,助力西部汽车城破产重整,指导企业力争2025年内完成重整计划,带动限上乘用车销量增长。推动新能源交付中心工程,做大新能源交付中心引育。积极招引腾势、鸿蒙智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交付中心,抓新能源汽车消费新增量。推动二手车出口基地打造工程,建设“中国(重庆·巴南)乘用车、商用车二手车出口基地”,打造巴南二手车出口名片,做大二手车交易市场,助力二手车出口。

  (六)产业电商赋能专项行动。探索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产业电商培育工程,探索电商企业培育孵化机制,引导在区实体企业成立电商企业,培育电商产业新增长点,促进产业电商升级。数商赋能壮大线上消费。支持农村直播电商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道,推动“直播+”融合发展,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市级电商专场直播活动。指导本地重点电商企业打造区级农产品集配中心,提升流通服务网络布局。加大数字商务赋能。积极推动生活必需品保供、外贸“订单+清单”、陆海新通道等多个市级应用贯通落地,加快形成实战实效。深化“数字商务”驾驶舱建设。

  二、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七)千方百计扩大货物贸易。全力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摩托车及零部件)建设,强化市级政策运用,做好外贸综合服务工作,推动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及其供应链主体发展,助力宗申、航天巴山等企业抢抓摩托车出口订单,稳定摩托车出口40亿元存量规模。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发挥我区现有二手车市场资源优势,打造二手车出口基地,做靓巴南二手车出口名片,力争二手车出口额翻番。

  (八)持续培育外贸新动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数引网、左卡阿里巴巴本地服务中心搭建精采多多跨境集采、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服务中心跨境电商全链条综合体服务平台,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带”,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累计培育1个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基地、2家以上内外贸一体化“排头兵”企业。积极参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鼓励企业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进出口。

  (九)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加强数字贸易企业引进培育,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助力企业优质服务、产品走向世界。落实服务贸易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进出口、服务外包等业务,推动全年完成服务贸易1.45亿元。

  (十)建立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构建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外贸“订单+清单”预警管理应用作用,做好外贸企业运行监测,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高质量运营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法律、金融、商务咨询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海外仓,提升海外市场集散分拨能力。

  (十一)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持续推广“渝贸全球”品牌,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并开展经贸交流至少1次。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广交会展位,利用展会平台揽订单、拓市场,推动外贸业务稳定增长。

  三、更大力度利用外资,促进投资稳进增效

  (十二)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宣传。开展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规定及措施专项清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十三)加大引资稳资力度。实施稳外资攻坚行动,积极参与“投资重庆”系列外资招引活动。引进和培育外资研发中心和各类创新机构,鼓励外资在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强化与东盟国家常态化沟通,加大重点国别和地区招商力度,持续更新“三个一批”重点外资项目清单,落实“一对一”服务,持续推动落地项目尽快到资、在谈项目加快落地、储备项目高效转化。

  (十四)优化外资企业服务。积极参与第十九届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行政服务管家机制,持续开展“三送一访”活动,覆盖率100%,不断提升外商投资营商环境。

  (十五)深化对外投资合作。积极推进企业开展重点国家(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培育壮大跨国企业。健全“渝企出海”服务,落实海外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深化外经企业服务。协同境内外产业和海外仓布局,开展高质量跨国经营活动。

  四、聚力抓改革促开放,推动重大战略落地

  (十六)深化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强化中新交流,深入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广泛宣传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应用场景,积极参与中新金融峰会、重庆·新加坡周、新加坡·重庆周等活动。积极参与渝新数字金融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跨境电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落地相关工作,推动新方投资的腾龙5G项目建成投用。

  (十七)持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强化现代服务业招商,深化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持续推进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项目、重庆国际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项目,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特色化区域国际货代集聚区,积极招引国际货代、贸易、运输、行业组织、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

  (十八)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大力实施通道建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市级内陆开放合作引领区2025年行动方案,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深化中国—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物流联盟合作,持续举办中国(重庆)—东盟物流行业合作会议。用好中国—东盟物流行业对接基地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企业、商协会日常交往,推动项目合作,提升中国东盟公路港能级,跨境公路班车发车4800班次、货值30亿元,新增1条班车线路、1个合作口岸。

  (十九)实施联动创新区提质增效行动。加强自贸区经验成果复制推广,深化跨境贸易等领域改革。推动南彭B保试点开展内外贸货物分类监管改革,持续实施进口水果指运地检验检疫试点。加快编制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运输陆上贸易规则体系的标准化文件,积极推动在区企业参与相关术语的测试及应用,持续实践及迭代术语体系。

  五、合力惠民生防风险,全面提升商务治理能力

  (二十)着力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完成商务系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年度重点任务,推动安全生产进行业规划、进产业政策、进法规标准、进行政许可。开展商贸企业安全培训和全区成品油行业生产事故消防应急救援、反恐防爆演练。结合商务部《商务系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事项清单》,开展成品油流通、餐饮住宿、再生资源回收、报废机动车拆解、汽车流通、商场超市(含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品交易市场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大型商业综合体专项整治,指导督促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成品油打非治违,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严查非法经营“黑窝点”、“黑加油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维护良好市场经营秩序。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商务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商务领域平安稳定。

  (二十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商贸主体提能工程,培育引导一批商贸企业升限纳统。出台支持商贸企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建立“限上企业”培育台账清单,支持商贸企业“达限纳统”,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扎实落实企业服务。落实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制度,深入企业服务走访,收集企业诉求,积极助力企业协调解决经营难题。持续深化商贸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指导服务商贸企业争取市级专项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力争相关扶持政策兑现落地。

  六、着力抓党建带全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十二)切实突出政治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商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十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创建“红岩先锋·模范机关”。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擦亮“红岩先锋·巴心汇商”党建品牌,将全区商贸市场主体组织起来,切实提升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做实“党建+行业商(协)会”。

  (二十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加强清廉机关建设,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始终保持纠治“四风”高压态势。引导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十五)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牢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商务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高水平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