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让烈士纪念设施“活”起来
本报讯(通讯员 汪职坤)一处处烈士纪念设施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近年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办法》为标准,扎实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作,让烈士纪念设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近年来,我区坚持“应迁尽迁、集中管护”原则,共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项目23个。2021年,对天赐烈士集中安葬地、周渭川烈士墓等19处烈士纪念设施开展修缮维护;2022年,新建1处烈士英名墙,对南泉革命烈士陵园、界石烈士集中安葬地、惠民烈士集中安葬地3处重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环境提档升级和修缮改造。
在资金使用上,我区合理规划,精准投入。2021年,中央、重庆市补助我区烈士纪念设施整修资金100万元,分别用于17处设施的修缮维护;2022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配我区烈士纪念设施改造资金170万元,分别用于南泉革命烈士陵园、界石烈士集中安葬地、惠民烈士集中安葬地的改造和修缮。此外,我区还利用优抚事业单位市级补助资金,对程忧声烈士墓原址维护,迁移保护周渭川烈士墓等。
通过系统改造,我区烈士纪念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南泉革命烈士陵园改造后,园区环境更加庄严肃穆,展陈内容更加丰富,成为集纪念、教育、宣传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界石烈士集中安葬地修复后,围墙稳固、碑体整洁、绿化有序,为群众瞻仰缅怀英烈提供了良好环境。“十四五”期间,全区烈士纪念设施累计接待参观学习群众约9万人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750余场次。
在提升设施面貌的同时,我区还注重提高管护水平。
以提质改造为契机,建立健全烈士纪念设施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开展设施维护、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层层压实责任,对所有烈士纪念设施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内容,实行巡检巡查制度,建立日常巡查台账。
“我们将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持续加大烈士纪念设施经费投入,为各项管护与宣教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松表示,下一步,我区将重点加大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升管护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时深度挖掘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系统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课程,主动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的合作联动,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主题党日”等特色活动,真正让烈士纪念设施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阵地。

巴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