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烂王”到“正规军” 巴南区创新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安全整治
为破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小、散、乱”带来的安全风险困境,巴南区委区政府高位部署、强力推进,自2025年7月起在全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区安委办创新治理模式,狠抓整改闭环,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首创“分级分类”整治模式,精准施治提效能。一是科学划分等级,按规模和风险等将627家站点分为A类(1000m2以上或从业10人以上)、B类(100-1000m2或从业3-10人)、C类(100m2以下或从业3人以下)。二是明确区级部门管A类、镇街管B类、村社管C类的责任体系。三是提升处置效能,该模式将有限的区级执法力量精准聚焦于高风险、大规模的A类站点,将一般性监管责任压实到镇街和村社,确保“大风险大投入、小隐患快处置”,显著提升了专项整治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二、建立“三张清单”排查模式,标准清晰促闭环。一是制定涵盖17项核心隐患的《问题清单》,为排查提供精准“靶标”。二是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区商务委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镇街(区属国有公司)属地负责、村社排查的职责分工。三是配套《标准清单》,清晰界定A、B、C类场所的检查验收尺度。各级排查主体按清单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即纳入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形成严密闭环。截至8月29日,全区627家站点共发现隐患1029条,整改1022条,整改率达99.3%;区安委办开展现场督办28次,发出交办函8份,通报进展5次,组织暗访督查,新发现隐患36条均纳入整改确保问题销号。
三、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智慧赋能强预警。一是夯实数据底座,实现风险可视化。全面采集并动态更新全区627家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基础信息,创新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风险一张图”,在区治理中心平台实现站点分布、风险等级、隐患类型的可视化、空间化管控。二是打造智能预案,贯通闭环处置流程。区商务委牵头开发并应用“再生资源回收安全隐患智能处置预案”,可实现通过渝快政数字工作台将再生资源回收站安全隐患通过图片(视频)、问题表现、具体点位等实时反馈涉及镇街。三是融合智能物联,提升风险预警能力。积极推动“人防+技防”深度融合,为站点安装智能烟感探测器396家,覆盖率达63.2%,力争低成本广覆盖联网,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下一步,巴南区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提升部门联动协同效率,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持续组织“回头看”,确保隐患不反弹,构建再生资源安全治理“巴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