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界石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30093088292/2022-00094 [ 发文字号 ] 界石府发〔2022〕1号
[ 主题分类 ] 安全生产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巴南区界石镇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1-12 [ 发布日期 ] 2022-01-17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界石镇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界石府发〔20221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界石镇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

各村(居)委会,“一岗双责”部门,有关企业:

现将《界石镇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人民政府

2022112     

(此件公开发布)  




界石镇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171210分,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食堂燃爆垮塌重大事故,造成16人死亡,10人受伤。新年伊始,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多起安全事故,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训惨痛而深刻!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精神,根据区应急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南应急〔20227号)、《关于开展矿山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南应急〔2022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界石镇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和落实村居属事属地、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依法严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努力压减一般事故,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时间安排

即日起至2022123日。

三、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重点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安全

重点整治设备工艺落后、动火和检维修管理不严格、运输混乱失管失控、废料处置不规范,以及违章冒险作业等重大问题。危化生产企业要精准辨识安全风险,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切断装置等必须按规定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要以安全风险分析为核心,从源头上、系统性、全过程、深层次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控。危化经营企业要杜绝非法储存行为,要严格落实储存环节降温、通风、远离火种等措施,严禁超量、超品种储存,严禁混存混放。要严格落实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务实开展常态化、规范化风险隐患排查,严格开展分级分类的全员隐患排查。切实解决想不到、看不到的问题。

(二)工贸企业生产安全

深入排查重点工贸行业领域企业的粉尘爆炸、高温熔融金属、煤气、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燃爆毒危化品使用的四涉一有限一使用领域重大隐患、重大风险,重点严厉打击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负荷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审批管控检维修作业、临时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重点工贸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场检查重点见附件。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即日起各村居、一岗双责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汲取事故教训,亲自抓、负总责,带头抓好工作示范,促进工作落实。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按照亲自参加教育培训、亲自辨识风险、亲自排查隐患、亲自整改隐患、亲自验收整治的要求,全面开展自查自改。

(二)强化协调联动。一岗双责部门要加强联动、齐抓共管,深入辖区内风险高的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检查。在此次专项行动中,通过对村居、企业的指导、协调,帮助、支持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及疑难问题。

(三)严肃责任追究。加强督查督办、警示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刑事追究等六种形态的追责问责,对专项行动走过场、做形式、不落实,执法不严格,以及事故反弹严重的严肃警示、约谈;对企业自查自改不认真、隐患整治不彻底、安全管理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予以警示约谈。对因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严格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纪律责任和刑事责任。

附件:重点工贸行业领域企业现场检查重点

附件

重点工贸行业领域企业现场检查重点

一、重要危险因素(四涉)现场检查重点

(一)涉火

1.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竣工消防验收备案;是否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是否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搭建。

2.易燃易爆场所是否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地下建筑和居住场所内。

3.厂房、库房、员工集体宿舍是否违规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或作隔热保温层。

4.企业内部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是否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5.是否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每月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是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每月一次维护保养和每年一次检测;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工贸企业是否在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自我评估。

6.已安装的自动消防设施,各种联动控制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防排烟系统是否设在自动状态,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设备的配电柜启动开关是否处于自动位置。

7.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是否在明显位置张贴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和值班应急处置程序,工作人员是否持有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两人,值班人员是否掌握应急处置程序,能够熟练操作消防设施设备。

8.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是否对电气和燃气线路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是否对油烟道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是否存在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行为。

9.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符合规定并保持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10.是否制定符合规定的各类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二)涉电

1.配电箱是否被货物遮挡,电箱内线路是否规范、是否有过流现象、是否堆放杂物,电箱门是否进行等电位跨接、是否张贴安全警示标识。

2.电源线路是否采用线管线槽做保护,无老化、破皮,无私拉乱接现象。

3.电源线路是否有过流情况,线板是否存在连插现象、是否带大功率电器。

4.用电设备周围是否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器装置周围是否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5.用电设备插座是否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各用电设备外壳金属部分是否装设保护接地线。

6.配电室是否有可靠的避雷设施。

7.配电室是否有防小动物进入措施、挡鼠板,电缆沟是否有杂物、积水及盖板,是否有应急照明。

8.配电室绝缘工具是否齐全、有效。

9.配电柜表面是否清洁,接地连接是否正常良好,绝缘胶皮是否敷设到位。

10.企业是否有双电源或者自备电源,自备电源的机房、油存放是否满足防火要求。

(三)涉气

1.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伴生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场所与周边居民区、其他生产场所安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其安全距离内不得存在宿舍、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2.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伴生的危化品储存、使用场所应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施,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运行。

3.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伴生的危化品储存、使用企业相关的装置安放、管线架设、电力设备、仓储条件以及生产环境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关键部位是否设置明显规范的警示标识和相应的应急处置说明。

4.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伴生的危险辨识管控是否到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是否如实告知。

5.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伴生的危化品储存、使用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对动火、有限空间、检维修、煤气等危险性作业实施许可管理。作业前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制定作业方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并履行告知义务。

6. 涉及喷涂、调漆、流平、烘干等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设置通排风装置;照明灯、电气开关应采取防爆型,电气线路使用镀锌套管;严禁烟火,不得擅自动火作业(电焊、气焊(割)、砂轮等);热源烘干不得使用裸露电热源或高热太阳灯;途台、通风管道必须定期清理;现场应设置醒目的禁止烟火等警示标志。

7.涉及易燃易爆气体爆炸危险区域是否满足整体防火防爆要求,所使用电气设备、机器设备、手动工具、通风设施等是否满足防火防爆要求。

8.涉及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危险区域是否设置了明显的防中毒警示标志和危险、危害说明,是否配备了专门防护用品。

(四)涉尘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是否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是否互联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是否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4.除尘系统是否采用正压吹送粉尘,是否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5.除尘系统是否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是否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是否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是否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是否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是否规范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

10.是否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

、重点专业现场检查重点

(一)有限空间作业(重点在造纸和酱腌菜生产企业、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有限空间作业,不含人员不进入清掏的化粪池)

1.作业必须履行论证、审批手续。

2. 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技术交底,并记录在案。

3. 作业现场必须配备通风、检测设备,呼吸器、通讯器材、安全绳索等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

4.必须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

5.必须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

6.作业现场必须配置监护人员。

7.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清晰、醒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警示风险。严禁未经监护人员许可擅自进入。

8.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二)可燃气体

1. 可燃气体探头选点应选择阀门、管道接口、出气口或易泄漏处附近方圆1米的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但不要影响其他设备操作,同时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2. 可燃气体探头用于大面积气体检测时可采用1012平方米一个探头布置,也可达到检测报警效果。

3. 可燃气体探头安装方式可采用房顶吊装、墙壁安装或抱管安装,应确保安装牢固可靠,同时应考虑便于维护、标定。

4. 可燃气体探头安装高度:检测氢气、天然气、城市煤气等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时,采用距屋顶1米左右安装;检测液化石油气等比重大于空气的气体时,采用距地面1.52米左右安装。

5. 可燃气体探头现场走线应穿管,所用管子应符合消防要求,管子应与探头连接,以达到消防要求。

6. 可燃气体探头安装时应传感器朝下固定。

7. 可燃气体探头应在断电情况下接线,确定接线正确后通电;应在确定现场无可燃气泄漏情况下,开盖调试探头

8. 可燃气体探头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以确保检测精度。

(三)高温熔融

1.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科学布局,不得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其门窗应避开铁口、渣口,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

2. 高温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严格执行原料、辅助材料烘烤制度,确保入炉原料、辅助材料干燥。严格执行盛装、浇注高温熔融金属的设备设施烘烤制度,保持相关设备设施干燥。保持炉坑、渣跨及铁水调运线干燥,防止漏雨积水。

3. 吊运高温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专用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4. 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高温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探伤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等均应停止使用。每年应对耳轴作一次无损探伤检查,做好记录并存档。

5. 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吊运的高温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mm的距离。

6. 高温熔融金属的地面运输应当采用专用车辆,并保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高温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防逸散的措施,制动措施完善、可靠。装运高温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电缆通廊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

7. 保温炉每次放熔融金属铸造前,应检查确认流眼砖、流槽完好,并确保流眼与流槽搭接处堵塞严实,控制流眼流量,防止冒槽。

8. 倾倒高温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内不得有非作业人员,防止高温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铸造开始前应保证铸造井内安全水位,防止高温熔融金属泄漏爆炸。

9. 铸造机应设置应急水源,保证意外停水或停电时铸造机流槽中的熔融金属冷却到位。铸造机升降平台或托座等不得有储水的空间。高温熔融金属泄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用熔剂或砂土挡住已流出的金属液体,防止高温熔融金属大面积流淌或流入积水,尤其是半封闭空间积水。

10. 高温熔融金属引起着火,应使用干燥沙子或其他耐火材料扑救,不得使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剂灭火器灭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