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堵心路”到“舒心路”!巴南区人大代表巧解老旧社区停车难
“有了这些微型停车场,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回家找不到停车位了。”近日,莲花街道万泉街社区居民张先生指着楼下整齐划一的停车位,高兴地说道:“以前下班回家要绕好几圈找车位,现在家门口就能停车,甚至因停车引发的邻里矛盾也少了。”
据了解,万泉街社区居民由原大江厂职工及家属组成,大多楼房建于九十年代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私家车数量激增至近500辆。狭窄的街道上,车辆见缝插针地停放着,连消防通道都被占据,居民们戏称这里是“停车靠抢、出门靠挤”。
然而,这个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题,被巴南区人大代表杨坤梅记在了心上。
每当看到居民为停车发愁,看到消防通道被堵,她的心就揪得紧紧的。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2024年,杨坤梅开始深入走访。她挨家挨户倾听居民心声,实地测量每一寸可利用的空间,思考如何在这片拥挤的老社区里,“变”出更多停车位。
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居民意见:“李大爷说楼前空地可以改造”“王阿姨担心绿化被占”“年轻人建议智能停车”……
杨坤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社区有一些闲置的人行道和房前屋后的空地,或许能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于是,依托“四方会谈,五步议事法”,杨坤梅邀请区城市管理局、北控公司、莲花街道等部门负责人,与社区代表、居民代表围坐一堂共同商议“停车大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描绘着社区的新图景。有人提议借鉴大渡口区东正社区的经验,有人建议实行单循环交通,现场讨论十分激烈,方案也逐渐明晰。
经过3个月的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微改造+智能管理”的综合方案。
就这样,在杨坤梅的推动下,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2024年底,社区的闲置人行道被合理利用,20余米的空间被改造成21个停车位;房前屋后的空坝铺上了崭新的草油,3个小微停车场新增83个车位。
改造后,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回家的路变宽了,停车不再那么难了。不仅如此,社区还成立了停车自治小组,制定了《文明停车公约》,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民生无小事,停车看似小事,却关乎百姓日常幸福感。”杨坤梅说。近日,她又有了更宏大的计划——打造“万泉街幸福停车场”项目,计划将大江厂5号闲置地块变身智能停车场,新增200个车位。届时,通过智慧停车系统和“错峰共享停车”模式,定能让这个老社区焕发新的生机。
从“堵心路”到“舒心路”,变的不仅是社区的容貌,更是居民的生活品质。如今走进万泉街社区,道路整洁畅通,车辆停放有序,老人和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空间。
杨坤梅,这位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用她的真心、真情、真干,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