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83510/2024-00012 | [ 发文字号 ] | 木洞府发〔2024〕13号 | 
| [ 主题分类 ] | 土地;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木洞镇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4-19 | [ 发布日期 ] | 2024-04-24 |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木洞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防御紧急避险撤离预案》的通知
各村(居)民委员会:
为认真抓好我镇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现将《木洞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防御紧急避险撤离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木洞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防御
紧急避险撤离预案
一、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木洞镇地处巴南区东北部,东靠双河口镇、丰盛镇,南连东温泉镇、二圣镇,西与南岸区毗邻,北临长江,区域总面积104.3平方千米。木洞镇下辖4个社区、14个行政村:一社区、二社区、三社区、金银桥社区、中坝村、桃花岛村、松子村、杨家洞村、海眼村、墙院村、保安村、土地垴村、水口寺村、土桥村、景星村、庙垭村、钱家湾村、栋青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建路87号。
木洞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于杨家洞村、海眼村、墙院村、保安村、土地垴村、景星村、庙垭村、钱家湾村、栋青村。
1.2高易发区分布情况
木洞镇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土地垴村、庙垭村、保安村,为木洞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1.3高风险区分布情况
木洞镇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海眼村和墙院村,为木洞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二、避险撤离范围
2.1蓝色预警撤离范围
降雨蓝色预警时,提醒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2.2黄色预警撤离范围
降雨黄色预警时,提醒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根据情况转移危险地带居民。
2.3橙色预警撤离范围
降雨橙色预警时,暂停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关注雨情变化。根据情况转移危险地带居民。
2.4红色预警撤离范围
降雨红色预警时,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根据情况转移危险地带居民。
三、组织保障体系
3.1人员保障
木洞镇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指挥部,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和指挥本地区地灾避险撤离工作。
| 紧急避险撤离指挥部 | |
| 书记 | 刘松 | 
| 镇长 | 邓迎春 | 
| 成员 | 唐智、郭存执、张莉蓉、谭琳琳、何华权、於友轩、张小华、李岳川、刘光华、徐华苑 | 
| 值班电话 | 66436081 | 
各村在指挥部领导下成立紧急避险撤离分队,成员如下:
| 各村 | 驻村领导 | 职务 | 人员名单 | 
| 景星村 | 刘光华 | 队长(村书记) | 杜泽均 | 
| 成员 | 何港、徐辰辰、谭鹏、徐佳凤、刘仁芝 | ||
| 庙垭村 | 何华权 | 队长(村书记) | 杨彬 | 
| 成员 | 谭忠敏、杨梅、陈莉、黄鹏飞、梁涛、杨凡 | ||
| 钱家湾村 | 郭存执 | 队长(村书记) | 钱华 | 
| 成员 | 张勇、刘娜、王三炼、吴小娇、传启容、傅春濂、李雨馨、胡金明、谭幸群 | ||
| 栋青村 | 谭琳琳 | 队长(村书记) | 张凯 | 
| 成员 | 徐傅建、赵燕、王承敏、王显仪、陈开英 | ||
| 海眼村 | 徐华苑 | 队长(村书记) | 沈宁 | 
| 成员 | 胡童、连佐馥、罗梅、谭宇馨、雷玲、梁正康、 梁正瑜 | ||
| 墙院村 | 徐华苑 | 队长(村书记) | 何绍东 | 
| 成员 | 杨国荣、李素燕、吴志松、胡伟红、张宏梅、徐倩 | ||
| 杨家洞村 | 於友轩 | 队长(村书记) | 蔡皓东 | 
| 成员 | 王发艳、吴怀杰、王瑞、沈先莲 | ||
| 保安村 | 李岳川 | 队长(村书记) | 彭莉均 | 
| 成员 | 谭念、何先彬、龚雷、周静、龚世聪、汤术宇 | ||
| 土地垴村 | 张莉蓉 | 队长(村书记) | 黄文志 | 
| 成员 | 廖红、胡小松、冉晴、周露、马永芳、张元全 | 
3.2机构主要职责
(1)统一指挥全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防御紧急避险撤离工作;
(2)收集和汇总灾险情,并将灾险情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置;
(3)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实施紧急撤离;
(4)紧急调集人员、设施、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储备救灾物资;
(5)收集、分析、整理、上报紧急撤离进展情况;
(6)落实上级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
3.3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防灾信息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及防灾减灾科研成果,充分发挥驻守地质队员、专家专业特长,为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4宣传保障
镇政府及各村委要通过广播、视频、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加大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和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工作宣传力度,多方式、多渠道报道地质灾害避险撤离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受威胁对象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充分调动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紧急避险撤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群众、高和极高风险区群众主动避险搬迁。
四、撤离人员临时安置
在接到上级部门发布的气象地灾预警信息时,由镇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撤离机构按预警信息等级电话告知各村社干部及各地灾点监测员,并由各监测员通过敲锣、喇叭喊话告知群众,组织群众往村办公室方向撤离安置。在转移过程中应注意老弱病残、小孩优先转移,确保转移过程中所有群众安全有序到位。
转移的群众要妥善安置并发放相应临时救济物资:具体物资如下:简易行军床、帐篷、被褥、方便面、矿泉水等,确保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五、后期处置
暴雨结束后的一周仍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依然存在较高风险。由镇分管领导、规建办工作人员、隐患点监测人员连同驻守地质队员及时开展隐患点雨后核查工作,在确保隐患点无发生灾险情的可能后,方可由村委会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回流,恢复生产生活。
 
                
                 
                     
                 
         
      
 巴南区政府网
巴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