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8394D/2025-00007 | [ 发文字号 ] | 双河口府发〔2025〕7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双河口镇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4 | [ 发布日期 ] | 2025-05-07 |
重庆市巴南区双河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双河口镇人民政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
现将《双河口镇人民政府关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2025年度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项目清单
2.2026年度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项目清单
3.2027年度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项目清单
4.各圈工作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双河口镇人民政府
2025年4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双河口镇人民政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区文化旅游委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按照全市“15分钟生活服务圈”总体规划,以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总牵引、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重心下移、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数字赋能、机制创新,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送达基层,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区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扩面提标建设稳步推进。到2025年底,完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3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900平方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达83.4%以上。到2026年底,完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4个。到2027年底,完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1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000平方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达85%以上。到2029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300平方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达88%以上。
三、组织机构
成立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工作专班,镇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专班办公室设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由镇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徐世超为办公室主任,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陈晓月、汪颖、刘娟为工作人员,负责专班日常工作。
四、重点任务
(一)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结合双河口镇空间规划,科学划定“15分钟生活圈”服务范围,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生活圈体系。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为生活圈建设提供政策支撑。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由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15分钟生活圈”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生活圈建设各项工作。
(二)提质增效,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一是提升设施品质。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功能配置,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空间。二是补齐设施短板。针对人口密集区域和设施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新型文化空间,提高设施利用率。三是推动新型文化空间建设。通过布置《红军将领汤慕禹革命事迹展》临时展室,打造新型文化空间,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三)精准对接,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丰富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利用小程序、“双网格”等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三是培育服务品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提升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人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活动,提升文化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二是壮大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为生活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五、主要内容
打造与社会组织(企业)共建共享新型文化空间,拓展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范围,补空布局延伸性服务空间。同时,在圈内各自策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品牌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缩短城乡差距。
(一)第一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0月。重点建设“I-双河口镇-05号”“I-双河口镇-06号”、“I-双河口镇-08号”3个。
1.“I-双河口镇-05号”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2.“I-双河口镇-06号”圈:利用乡村印象临时场地,布置《红军将领汤慕禹革命事迹展》临时展室,培育新型文化空间。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3.“I-双河口镇-08号”圈:利用羊鹿山图书馆,培育新型文化空间。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二)第二阶段:2026年1月—2026年10月。重点建设“I-双河口镇-01号”“I-双河口镇-03号”“I-双河口镇-04号”“I-双河口镇-07号”4个。
1.“I-双河口镇-01号”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2.“I-双河口镇-03号”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3.“I-双河口镇-04号”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4.“I-双河口镇-07号”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三)第三阶段:2027年1月—2027年10月。重点建设“I-双河口镇-09号”1个。
“I-双河口镇-09号”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担当。镇工作专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不定期组织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情况,切实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各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落实责任。
(二)突出惠民有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和群众所盼,坚持以惠民乐民为根本,统筹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注重结果提升。建立工作台账,做好两周报送工作,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相关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15分钟生活圈”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生活圈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15分钟生活圈”各项支出由镇财政资金列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圈建设。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15分钟生活圈”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内容,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
2025年度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项目清单
序号 |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名称 |
文化设施拟建设/拟整合利用内容 |
文化活动拟建设内容 | ||||||
设施名称 |
预算 |
资金来源 |
项目名称 |
预算 (万元) |
资金来源 | ||||
财政 |
其他 |
财政 |
其他 | ||||||
1 |
I-双河口镇-05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
2 |
I-双河口镇-06 |
《红军将领汤慕禹革命事迹展》临时展室 |
60 |
√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
3 |
I-双河口镇-08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附件2
2026年度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项目清单
序号 |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名称 |
文化设施拟建设/拟整合利用内容 |
文化活动拟建设内容 | ||||||
设施名称 |
预算 |
资金来源 |
项目名称 |
预算 (万元) |
资金来源 | ||||
财政 |
其他 |
财政 |
其他 | ||||||
1 |
I-双河口镇-01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
2 |
I-双河口镇-03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
3 |
I-双河口镇-04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
4 |
I-双河口镇-07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附件3
2027年度双河口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项目清单
序号 |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名称 |
文化设施拟建设/拟整合利用内容 |
文化活动拟建设内容 | ||||||
设施名称 |
预算 |
资金来源 |
项目名称 |
预算 (万元) |
资金来源 | ||||
财政 |
其他 |
财政 |
其他 | ||||||
1 |
I-双河口镇-09 |
无 |
“巴文化传说”品牌 |
0 |
|||||
附件4
各圈工作方案
“太坪乡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区文化旅游委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太坪乡忆”概述
“太坪乡忆”生活圈(I-双河口镇-05)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6个村民小组,户籍985户,2491人、常住人口609人,全村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该圈现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等,生活圈共有两支文艺队伍,一是太坪村文艺团队,二是太坪村志愿服务队。生活圈常态化开展惠民文化活动,包含惠民电影、图书借阅、读书活动、文艺演出、各类讲座等。
二、工作内容
(一)公共文化服务
1.特色文化品牌创办
巴南区双河口镇,是巴文化传说的发源地之一,立足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力扶持和鼓励民间故事的创作和表演,先后被命名为“重庆市故事创作基地”和“重庆市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巴文化传说”成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创建双河口镇太坪村“太坪乡忆”生活圈“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
2.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惠民电影放映活动。精心挑选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影片进行放映。二是组织文艺演出。联合本地文艺团体、文艺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展演歌曲、舞蹈、戏曲、相声等节目,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三是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太坪乡忆”生活圈将充分围绕“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以“巴文化传说”主题的阅读、鉴赏等活动,提升生活圈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开展文艺培训。邀请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老师到生活圈开展各类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艺术素养。
(二)数字文化服务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太坪乡忆”生活圈探索创新,积极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圈内各类文化资源,包括线上发布文艺资讯、文艺演出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
(三)品牌宣传
通过以巴文化传说故事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会、阅读活动、鉴赏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扬双河口镇太坪村“太坪乡忆”巴文化特质,全方位展示双河口镇太坪村“太坪乡忆”独有的巴文化历史风貌,以接地气、有看点、有特色推动农村与社会文化服务的交融互动,促进基层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四)队伍建设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习。“太坪乡忆”生活圈现有一支文艺团队,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将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同时,组织文艺爱好者参加各类文艺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注重传承,培育“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巴文化传说”是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坪乡忆”生活圈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更多热爱巴文化、熟悉巴文化传说故事的传承人。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5年1月,重点对生活圈内文化设施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摸清底数并建立台账。
第二阶段:2025年2月,确定“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方案并相继开展各类活动。
第三阶段:2025年3月—2025年12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圈内村委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组织好专题会议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和服务,切实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突出惠民有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和群众所盼,坚持以惠民乐民为根本,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注重结果提升。建立工作台账,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塘湾乡韵”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区文化旅游委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塘湾乡韵”概述
“塘湾乡韵”生活圈(I-双河口镇-08)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辖区内共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229人、812户,常住人口609人,该圈现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等。生活圈共有两支文艺队伍,一是塘湾村舞蹈队,二是塘湾村志愿服务队。生活圈常态化开展惠民文化活动,包含惠民电影、图书借阅、读书活动、文艺演出等。
二、工作内容
(一)公共文化服务
1.特色文化品牌创办
巴南区双河口镇,是巴文化传说的发源地之一,立足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力扶持和鼓励民间故事的创作和表演,先后被命名为“重庆市故事创作基地”和“重庆市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巴文化传说”成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创建双河口镇塘湾村“塘湾乡韵”生活圈“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
2.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惠民电影放映活动。精心挑选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影片进行放映。二是组织文艺演出。联合本地文艺团体、文艺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展演歌曲、舞蹈、戏曲、相声等节目,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三是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塘湾乡韵”生活圈将充分围绕“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以“巴文化传说”主题的阅读、鉴赏等活动,提升生活圈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开展文艺培训。邀请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老师到生活圈开展各类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艺术素养。
(二)数字文化服务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塘湾乡韵”生活圈探索创新,积极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圈内各类文化资源,包括线上发布文艺资讯、文艺演出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
(三)品牌宣传
通过以巴文化传说故事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会、阅读活动、鉴赏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扬双河口镇塘湾村“塘湾乡韵”巴文化特质,全方位展示双河口镇塘湾村“塘湾乡韵”独有的巴文化历史风貌,以接地气、有看点、有特色推动农村与社会文化服务的交融互动,促进基层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四)队伍建设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习。“塘湾乡韵”生活圈现有一支文艺团队,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将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同时,组织文艺爱好者参加各类文艺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注重传承,培育“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巴文化传说”是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塘湾乡韵”生活圈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更多热爱巴文化、熟悉巴文化传说故事的传承人。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5年1月,重点对生活圈内文化设施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摸清底数并建立台账。
第二阶段:2025年2月,确定“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方案并相继开展各类活动。
第三阶段:2025年3月—2025年12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圈内村委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组织好专题会议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和服务,切实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突出惠民有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和群众所盼,坚持以惠民乐民为根本,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注重结果提升。建立工作台账,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茶店乡情”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区文化旅游委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茶店乡情”概述
“茶店乡情”生活圈(I-双河口镇-06)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辖区内共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236人,常住人口680人,该圈现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等。生活圈共有两支文艺队伍,一是茶店村舞蹈队,二是茶店村志愿者服务队。生活圈常态化开展惠民文化活动,包含惠民电影、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各类培训等。
二、工作内容
(一)设施扩建
新增公共文化空间一处,红军将领汤慕禹革命事迹展位于乡村印象景区,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建成后免费向公众进行开放。
(二)公共文化服务
1.特色文化品牌创办
巴南区双河口镇,是巴文化传说的发源地之一,立足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力扶持和鼓励民间故事的创作和表演,先后被命名为“重庆市故事创作基地”和“重庆市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巴文化传说”成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创建双河口镇茶店村“茶店乡情”生活圈“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
2.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惠民电影放映活动。精心挑选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影片进行放映。二是组织文艺演出。联合本地文艺团体、文艺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展演歌曲、舞蹈等节目,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三是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茶店乡情”生活圈将充分围绕“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以“巴文化传说”主题的阅读、鉴赏等活动,提升生活圈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开展文艺培训。邀请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老师到生活圈开展各类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艺术素养。
(二)数字文化服务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茶店乡情”生活圈探索创新,积极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圈内各类文化资源,包括线上发布文艺资讯、文艺演出等,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
(三)品牌宣传
通过以巴文化传说故事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会、阅读活动、鉴赏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扬双河口镇茶店村“茶店乡情”巴文化特质,全方位展示双河口镇茶店村“茶店乡情”独有的巴文化历史风貌,以接地气、有看点、有特色推动农村与社会文化服务的交融互动,促进基层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四)队伍建设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习。“茶店乡情”生活圈现有一支文艺团队,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将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同时,组织文艺爱好者参加各类文艺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注重传承,培育“巴文化传说”特色文化品牌。“巴文化传说”是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店乡情”生活圈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更多热爱巴文化、熟悉巴文化传说故事的传承人。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5年1月,重点对生活圈内文化设施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摸清底数并建立台账。
第二阶段:2025年2月,确定“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方案并相继开展各类活动。
第三阶段:2025年3月—2025年12月。打造“巴文化传说”品牌,开展惠民文化服务。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圈内村委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定期组织好专题会议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和服务,切实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突出惠民有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和群众所盼,坚持以惠民乐民为根本,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注重结果提升。建立工作台账,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