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品街道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23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及巴南区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扎实做好2023年全街道地膜科学使用及回收项目实施工作,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文件起草依据
主要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23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及巴南区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结合一品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主要内容
文件包括六个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补助标准、实施要求、保障措施等。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加强地膜使用、回收监管,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提升地膜回收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全区农业生态低碳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使用,质效并重。科学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强化地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地膜回收、减量替代与回收指导,提高废旧地膜再生利用价值,有效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桥口坝村、金田村、乐遥村等根据种植大棚蔬菜习惯和地膜使用特点,全面推行加厚型农膜。
坚持典型引领,试点带动。采取试点先行与典型推广相结合方式,集中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稳步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地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回收利用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工作。
(三)目标任务
2023年,在全街道7个村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700亩,项目实施区地膜回收率达到83%以上。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加强地膜高效回收利用,严格监测评价与档案管理,严肃废弃农膜回收监管执法。
(四)补助标准
各村委会按照推广任务,加厚高强度地膜30元/亩的标准由街道集中采购给予实物补助,资金来源于2023年中央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补助资金采取集中采购,实物补助的方式支持项目承担主体,其中:加厚高强度地膜按照实施主体购买量与实物补助量2:1比例进行;实物补助开展需实施主体提供购买正式发票(需体现购买量)、地膜质量标签(含国际标注)等佐证资料。项目支持对象主要为农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单位。
(五)实施要求
1.加厚高强度地膜产品要求
产品厚度、力学性能等指标应不低于《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中I类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其中产品标准厚度不小于0.015mm,有效覆盖使用时间不低于180天,且使用后最大拉伸负荷、断裂标称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不小于初始值的50%,具体指标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保障地膜使用后能够有效回收。
2.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要求
产品厚度、力学性能等指标应符合《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 35795—2017)要求,主要成分为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质材料,不得含有聚乙烯等烯烃类原料,可加入适当比例的淀粉、纤维素等,以及其他无环境危害的填充物、功能性助剂。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一品街道科学使用农膜及回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内,具体负责科学使用农膜及回收的业务指导,确保全面完成区级下达的科学使用农膜及回收任务。
2.加强资金管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为中央财政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1号)的有关要求,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坚决防止套取、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金绩效和规范安全使用。
3.加强技术指导。街道成立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指导组,在街道领导小组的全面指导下,开展具体日常事务工作。各村要加强对地膜在粮食、蔬菜等作物上的推广应用、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等,督促地膜使用者及时回收田间废旧地膜,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焚烧。
4.加强宣传培训。各村民委员会、街道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介以及进村入户等方式,对地膜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回收利用政策、地膜有关标准、科学用膜的关键和技术途径等知识,开展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普及,营造全员参与地膜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构建地膜污染防治新局面。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一品街道办事处
202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