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28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巴南教委函〔2025〕63号
刘玉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重庆市中心城区招生工作会议精神 留住我区优秀生源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第20250287号)收悉,经与您沟通、与协办单位共同商讨、接受各种方式的督办意见,形成该建议的办理共识和措施,并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多方沟通研究形成的共识和拟采取的办理落实措施情况
2025年3月末,我委与协办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委宣传部就第287号重点建议办理进行沟通;6月中旬,召开第287号重点建议“五方会商”座谈会,建议代表、主办单位区教委、协办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委宣传部、专家代表龙洲湾中学校长、镇街干部代表鱼洞街道人大主席、群众代表鱼洞二小家长就建议办理情况作交流研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封洪华、区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何正慧对建议办理作指导。
(一)形成的共识情况。
1.深入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切实规范全区中小学招生行为。
2.宣传部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我区教育持续正面发声,营造健康、积极、理性的舆论环境;网信办做好相关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工作,坚决打击自媒体乱象。
3.持续治理“暗箱操作”“掐尖招生”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参与招生等影响教育公平、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4.振兴县域初中、高中,留住我区优秀生源。
(二)拟采取的办理落实措施情况。
1.提级管理招生工作,专班推进阳光招生,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综合施策,从严规范管理;开展专项治理,杜绝违规行为。
2.强化宣传统筹,引导正面舆论,联动各级媒体,持续对我区优秀教育资源正面发声;加强对自媒体、网络平台的监管,严格管控发布违规招生信息、炒作升学率、制造教育焦虑的自媒体账号和内容。对发布虚假信息、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3.加强校外培训规范治理。政策引领规范,强化源头治理;拓宽监督渠道,凝聚社会合力;常态监管巡查,织密制度网络;联动执法亮剑,形成高压震慑。
4.持续推进教共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扩展;引进名校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模式,打造我区优质初中和高中,留住我区优秀生源。
二、办理落实情况
(一)措施一落实情况。
1.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一是提级管理招生工作。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分管区领导牵头抓实阳光招生工作。二是专班推进阳光招生。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规范招生,建立统一指挥、多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全面压实各方责任。明确各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是阳光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到岗到人。与各中小学校签订阳光招生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责任追究。
2.强化综合施策,从严规范管理。一是细化实化方案。制定《巴南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巴南区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科学划定招生范围;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重庆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六项机制〉的工作提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租房承租人子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登记办法,确保招生入学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数字赋能服务。使用“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实现“一网通办”。2024年,为全区13690名学生完成报名,家长评价满意率99.8%;2025年继续使用该报名系统,优化报名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3.开展专项治理,杜绝违规行为。制定巴南区2025年规范招生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专班,强化政策要求,划出纪律红线;要求各学校对标负面清单,严格自查自纠,坚决杜绝违规招生行为。并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
(二)措施二落实情况。
1.强化宣传统筹。用好新闻宣传策划联席会议机制,收集线索,深挖我区优质学校品牌亮点。
2.引导正面舆论。严格执行区属媒体发布内容三审三校制度,加强对区属媒体抖音号、视频号、公众号等传播矩阵监管力度,控制负面宣传。
3.联动各级媒体。加大与市级媒体的对接力度,持续对我区优秀教育资源正面发声;区属媒体持续回应家长关心关切问题,增强群众信心,留住优质生源。
(三)措施三落实情况。
1.政策引领规范,强化源头治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基础台账摸排专项行动,建立巴南区教育类培训市场主体监管群,实施动态监管。2025年3月编制《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培训类市场主体政策宣传学习手册》,规范培训招生行为。
2.拓宽监督渠道,凝聚社会合力。向社会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市民警惕虚假培训宣传,切勿参加“作业托管”“住家私教”等虚假诱导培训,拒绝向以组织考试、保送名校等名义进行虚假诱导的机构或个人缴费。
3.常态监管巡查,织密制度网络。区教委将虚假违规招生行为纳入常态化日常监管巡查和每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培训招生行为。
4.联动执法亮剑,形成高压震慑。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判和部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联动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文旅委、区体育局和属地镇街等部门单位形成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合力,及时开展联动执法,处置群众投诉。
(四)措施四落实情况。
1.深化推进教共体建设。5月21日,全区召开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会,以“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为核心,推出覆盖全区公办中小学的19个教共体,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改革新实践。通过“融入型”“紧密型”“领办型”三类模式破解“校际差距”难题,推动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扩展,促进基础教育全域均衡、全段优质、全面发展,有效缓解“择校”、家长焦虑等问题。
2.跨区域共建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引进名校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模式,以名校引领带动区域联动,打造我区优质初中和高中,让教育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巴南师生,留住我区优秀生源。近日,我区与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签订共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强基培优、数字教育赋能提升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助力巴南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此外,我区还在积极对接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等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跨区域教共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振县域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留住我区优秀生源。
此答复函已经潘亿兵主任审签,并已上传巴南区代表议案建议系统。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委。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6月29日
(联系人:李永骏;联系电话:023-6622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