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07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2025-06-19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大] [中] [小]

巴南文旅委函〔2025〕22号

龙海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鱼洞街道打造巴南母城的建议》(第20250072号)收悉,经我委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工作建议对我区文化旅游发展具有较高参考意义,我们将会在工作中予以采纳。

一、鱼洞街道历史悠久

鱼洞街道位于长江之滨,是巴南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之一,街道的历史悠久,汉以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有“鱼洞”地名,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在此设立了重要的鱼洞水驿,成为重庆府沿长江向下游传递公文、接待官员的重要驿站,极大地促进了鱼洞作为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的发展。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鱼洞正式设立场镇,是老巴县在长江南岸的重要场镇之一。1952年10月,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南泉迁至鱼洞镇。是一部从古代驿站、场镇,逐步发展为老巴县县治所在地,成为重庆市巴南区核心城区。

二、丰富的文化遗产

鱼洞现存文物十分丰富,上起汉魏,下至明清,历史文化遗址众多。2024年,我区开展巴南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梳理鱼洞文物的基本情况。其中,鱼洞老街位于鱼洞城区东端、箭滩河与长江交汇处,长江河道在此纵折,形成了天然的“U”字形,鱼洞老街也沿江岸而建。在民国时期初现繁荣,抗战时期由于居住人口猛增而兴盛,当年的街上拥有不少的作坊、客栈、店铺、茶馆、仓房,还是盐、糖、药材、山货等物资的集散地,鱼洞老街逐渐成为重庆小有名气的水码头。提及抗战,不得不提及鱼洞中坝岛,位于鱼洞街道西北方向,江津区、巴南区、大渡口区三区交界处。岛上有较多历史遗迹,如鱼洞中坝机场遗址是抗战期间建设的一座军用机场,是战时首都重庆除珊瑚坝、广阳坝外,长江上的第三座机场。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最繁忙时,曾停放有三十多架飞机,抗战结束后,机场就此停用。在鱼洞化龙路社区有处鱼洞解放纪念碑,是纪念1949年11月29日在解放鱼洞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解放官兵,现为我区乃至我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位于鱼洞老街公园内的一心善堂,该建筑是具有民国时期地方特色的教会建筑,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具有外国教会建筑风格,在2018年旧城改造中得到修缮保护,现为鱼洞重要的人文景观。

鱼洞同时还拥有两项市级非遗、两项区级非遗。市级非遗“乱针绣”,传承人创作的《重庆吊脚楼》系列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在重庆工艺美术界声名鹊起,并由此办起了传承培训班。“长江赏识艺术”以天然形成的长江石为审美主体,根据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等标准来选择的一种艺术形式。2009年创办《中国赏石艺术》连续性刊物,2013年成立长江赏石艺术博物馆。“乱针绣”和“长江赏识艺术”分别在2011年和2019年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非遗“刘氏泥塑”和“小木凳火锅”,在2018年被列入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开展非遗相关活动,邀请游客参与非遗活动,不仅体验独有的传统非遗技艺,还能了解非遗历史文化。

三、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与整合资源

目前,全区行政单位财政资金全面缩减,我委积极向国家级、市级等部门争取历史文化保护资金。在资源整合方面,我委将结合鱼洞解放纪念碑、鱼洞工农坡烈士公墓串联南泉革命烈士纪念碑暨墓、天赐革命烈士纪念碑、木洞杨沧白墓等开展爱国教育红色旅游路线,和当地中小学、各镇街等单位共同合作,每年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职工参加爱国教育红色路线。为提升红色资源展示利用,巴南博物馆结合主题教育,联合宣传、党史等部门推出《江河奔腾·红色追寻——长江黄河流域红色珍档联展》《红军将领汤慕禹革命事迹展》《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等红色主题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我委加强与融媒体、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方式做好宣传工作。结合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非遗”活动,邀请游客参与非遗体验,了解鱼洞物质文化、非遗等,同时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配合各大融媒体、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文化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历史文化,能借助线上宣传活动把鱼洞独有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万耀东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答复函回执》,并于收到答复函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回执交所在镇街代表小组。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6月19日                 

(联系人:刘冉氚维;联系电话:023-6233033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