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5022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2025-05-16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大] [中] [小]

巴南农业函〔2025〕54号

封洪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鱼洞街道冬季水果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第20250228号)收悉,经与区委宣传部共同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水果产业现状

(一)巴南水果产业现状。截至2024年底,全区现有果树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8.7万吨(含瓜果5249亩8496吨),同比2023年产量增加6.7%。其中柑橘面积31341亩产量29058吨,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约31.3%,产量占比33.4%。巴南区柑橘水果主要以柚为主,共2个主栽品种,为地方特色品种五布柚和接龙蜜柚。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区累计新建果园2.3万亩,其中新建沃柑、爱媛、大雅等柑橘果园7450亩,累计增产产量5600吨。

(二)全市水果产业现状。截至2024年底,重庆市水果种植总面积达720.90万亩,总产量约680.20万吨,综合产值约620亿元。其中柑橘作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种植面积分别为387.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53.7%,产量达463.9万吨(含柠檬),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68.2%,形成了以三峡柑橘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00亿元。

(三)柑橘产业存在问题。根据市区水果以及柑橘产业情况来看,全市人均柑橘供给量约为154公斤,远高于全国人均42.18公斤的柑橘供给量,更是达到全球柑橘年人均21公斤消费量的7.3倍。虽然巴南区人均柑橘供给量约为24.1公斤,但从全市来看,重庆柑橘产业阶段性过剩现象十分突出。

二、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我区气候特征以及区域特点,全区重点打造4大水果产业带(即高山桃李产业带、早熟梨产业带、河谷柑橘产业带和特色休闲水果产业带),以“稳面积、优结构、提单产”为路径,推进绿色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发展、现代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技术和设施装备支撑,逐步实现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优价,形成全区水果产业集群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特色休闲水果产业带,是以近郊云篆山为核心,分散发展乌皮樱桃、巴南香桃、猕猴桃、草莓、葡萄、柑橘等品种丰富、采摘期长的休闲采摘水果,立足“小而精”的都市农业定位,通过品种优化、品牌塑造和加工延伸等手段,围绕“精品化、智慧化、融合化”等方向,打造主城近郊精品果园示范区。

三、具体工作举措

(一)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通过配套建设适宜丘陵地区果园的水肥药一体化、轨道运输车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灌水抗旱、施肥打药、节水节肥的能力,降低运输人工成本,增强果园对于自然气候的抵抗力。同时,推进产后初加工和储藏保鲜能力建设,延长柑橘等果品货架期。近2020年以来,全区在柑橘果园先后建设水肥药一体化设施面积2090亩、山地运输轨道3000米,新建分级分选初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新增保鲜储藏设施760立方米,建成生产便道3.5公里和泥结石路10公里,新挖蓄水池1300立方米。2024年在鱼洞街道云篆山区域实施《2024年巴南区重庆佳发恒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保鲜冻库项目》,新建柑橘果品保鲜冻库210立方米,投资26万元。截至目前,正在实施乌皮樱桃示范园建设项目,投资137万元,打造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标准果园,并完成了《2025年巴南区佳发恒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水肥一体化项目》入库,全区及云篆山区域果园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升级。

(二)提升果园管护技能水平。为全面提升果园管护水平,确保乡村振兴以来新建果园尽快投产达效。自2019年起,全区实施幼龄果园抚育管护项目,培训果园生产管理者,支持购置农资、小型农机装备等,全区累计覆盖面积28138亩,累计总投入资金1627.5万元,其中鱼洞街道累计实施幼龄果园抚育管护项目覆盖面积850亩。通过该项目的连续多年实施,提升了果园生产管理者的果树管护技能水平,确保我区水果产量实现了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5年平均增速达到10.2%。同时,2022年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联合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在鱼洞街道实施了《百胜村乌皮樱桃提质增效项目》,向广大种植农户推广使用避雨设施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大大降低了乌皮樱桃落果、裂果情况。进一步开展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助推鱼洞街道高品质、高附加值果园进入农业农村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三)推进果业社会化服务。为不断提升果园管护效率和质量,区农业农村委扎实推进果园的社会化专业服务,依托区内外的果蔬茶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专业化管理,2023年实施集体村社会化服务面积2000亩,实现梨园增产20%,产量提升400余吨,2024年正在天星寺镇和丰盛镇推进果园社会化服务面积2400亩。进一步加快发展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等服务方式,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度。截至2024年底,全区经市级以上认定或评选的有效期内农业品牌数累计达到224个,在2023年基础上新增1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新增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1个,特质农品新增1个,其他品牌新增7个、重庆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巴南区优质农产品(香桃)、巴南区优质农产品(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最美绿色食品3个、最美绿色企业4家,新认证绿色食品10个。进一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品牌体系化,积极动员鱼洞街道蚂蚁农场等主体,开展重庆名牌农产品申报,推荐“巴柑”进入“巴实绿耕”品牌农产品名录,不断拓展专业化推广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同时推广,合理利用“巴味渝珍”“重庆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市级平台和“巴实游”“农禾电商”“巴南邮政”“凤梧”等区级平台,展示销售巴南水果农产品,不断提升扩大巴南水果产品品牌影响力。

此答复函已经左川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答复函回执》,并于收到答复函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回执交所在镇街代表小组。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16日               

(联系人:殷宇;联系电话:6622200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