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关于政协重庆市巴南区十四届五次会议第168号提案的答复函

日期: 2021-06-07
字体:

巴南一体函202118

重庆市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中心

关于政协重庆市巴南区十四届五次会议第168号提案的答复函

蒋文斌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建议》(第168号提案)收悉,经与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宣传引导、发挥主体作用的问题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中,坚持把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要抓手。一是抓好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清理沟塘、农业生产废物、积存散落垃圾。2020年,累计组织20万人次开展了“四季战役”。二是强化示范评比。评选区级文明村镇145个、文明家庭10个、最美家庭65个、区级示范村20个、最美阳台125个、清洁卫生标杆42户,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争着干”。三是强化宣传动员。发动老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背篼”宣传队,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157支“背篼”宣传队,开展252次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提袋、挂历等,着力普及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四是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全区各行政村均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组织引导、宣传发动、示范引领等激发村民主体作用,促成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共享。23个镇街建立并推广“五制”工作法(户长制、院落长制、段长制、党员制、村民代表制),实行户长包户,院落长包院,段长包段,党员、村民代表为示范的分片分户包干制

2021年,全区将继续强化宣传引导、加强示范评比、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着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理论微宣讲、身边好人微访谈、先进典型现身说法、道德模范故事会等开展文明乡村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持续强化示范评比。常态化开展区、镇、村三级“最美庭院”、“最美院落”评比评选,树立标杆和示范样板,营造全域参与、全员行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在各类媒体报道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成效,形成人居环境整治的正能量。

二、关于突出乡村特色、打造示范村庄的问题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年)以来,巴南区针对各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从整治标准、规划引导等方面入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整治分档,因地制宜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是采取分类分档整治模式,将全区191个行政村科学划分为3个档次,分档明确整治任务、整治措施。其中:一档村目标是干净整治;二档村目标是提档升级;三档村目标是基本实现宜居。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区已基本实现分档整治目标,“脏乱差”问题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天坪山、云篆山、丰盛片区整体形象有效提升。二是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引领。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特色保护四类,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全区村规划编制实现应编尽编,安澜镇平滩村土地利用规划入选全国第一届乡村规划优秀案例2018年以来,全区加强财政投入、强化政策激活,狠抓“五沿整治、全域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累计建成24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打造了2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改造150余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院落。

2021年起,按照市、区相关要求,全区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建设理念,坚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农旅产业发展有机联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突出乡村特点,注重保护乡情美景,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农民参与、示范先行,在全区范围内,择优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院落,通过改造环境、补齐设施、健全制度等建设一批宜居村庄、示范院落和示范项目。目前,各项目已完成方案评审、立项审批等,正有序建设中,预计年内可完工。

三、关于推进全域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问题

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五沿带动、全域整治”,狠抓“6+3”重点任务,常态化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一是聚焦薄弱环节,补齐农村改厕、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等基础短板。累计完成7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改、新建乡镇污水管网21.3公里、千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建成村民小组通畅公路827公里、入户道路300公里,实施村庄绿化414亩,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9%,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二是打好“四季战役”,村庄清洁行动常态长效。年均组织20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清理积存散落垃圾、沟渠、堰塘等,改变“脏乱差”,提升乡村颜值三是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志愿者、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带动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家活动,着力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021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要求,坚持点面结合、巩固提升、聚焦重点的工作思路,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村容村貌。二是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拟建设示范院落15个、建设重点示范项目8个、建设美丽乡村项目2个。三是常态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在“五沿”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试点示范。四是加强自治管理建设。持续深化文明乡风建设,充分利用“四堂互映”、“德法相伴”等,积极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文明习惯养成等教育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完善村规民约等激励约束作用,常态开展最美庭院、最美院落评比评选,选树典型示范,培育争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关于整合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的问题

全区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民自筹等多元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机制,三年以来,累计投入区级资金10.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4.38亿元吸引农户及社会资金1.3亿元形成粮食、果蔬、茶叶、渔业等四大特色产业,培育了云林天乡、金澜春天等一批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成精品民宿40余家,2020年乡村旅游经营性收入达49.37亿元。

2021年,全区将突出山田园特色,提升云林天乡、五洲园、彩色森林、多彩植物园等项目,推动东温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成茶叶、果蔬、粮油、渔业、花卉等特色产业20万亩,打造中心城区菜篮子花果山,推动脱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进试点村建设等。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提高乌皮樱桃、二圣茶叶、接龙蜜柚、红柠檬品牌等知名度。

五、关于健全长效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的问题

全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通过建机制、强考核、定标准等措施,逐步构建完善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常态机制。一是建立闭环责任机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推进机制,区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听取工作汇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每月开展工作调度、暗访督导、考核、通报,各镇街每2个月组织一次现场观摩和“村庄比武”,排名末位镇街进行反思发言二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区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管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机制村庄保洁制度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示范评比机制等,全覆盖构建了“公司+站+点”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

2021年,将继续完善建设、管护、监督、考核、评比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废弃农膜回收等长效机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解决好厕所、污水、垃圾治理等工作的突出问题。二是继续加强考核督查工作,继续执行“月调度、月排位、月通报、年终考核”考核机制,并采取第三方机构开展现场监测及问题整改复核,开展现场观摩会议活动,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三是加强村民自治管理。鼓励基层创新探索自治管理措施,树立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落实各类建成设施的管护维护责任,引导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的常态化制度。

此函

重庆市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中心

                                         2021525

(联系人:罗强,联系电话:6629352315902347718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