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巴南区第十五届五次会议第281号的答复函

2025-08-27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大] [中] [小]

巴南文旅委函〔2025〕41号

赵冬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巴南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文旅融合的提案的建议》(第281号提案)收悉,经区委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1485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5个文物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12个文物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61个文物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78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非遗项目11项,区级非遗项目65项。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在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温泉、古镇、巴县老院子、 美丽乡村”四大文旅品牌。

二、开展情况

(一)文物保护与利用

2024年,通过开展“巴南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完成了全区文物的实地复查,全面了解文物的基本情况。南泉抗战旧址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依托东温泉—南温泉市级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对文物进行全面修缮和对外免费开放。对丰盛古镇十全堂、仁寿茶馆、禹王宫等有特色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始格局和传统风貌‌。木洞老街拥有杨沧白故居、丁雪松旧居、黄启璪旧居、李华飞旧居等名人故居建筑,2018年以来,巴南区争取各级资金1000余万元,对文物进行了全面修缮和保护。2025年5月18日,随着木洞水驿博物馆的开馆,该馆与杨沧白故居、丁雪松故居、木洞河街等景点形成路线串联,标志着木洞老街已成功打造“访古驿、品山歌、寻非遗”特色文旅线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我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积极发力,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深化文旅融合。2024年公布首批区级非遗工坊名单,涵盖巴南茶叶制作技艺、刘家四合胡豆制作技艺、郑氏卤菜制作技艺三家非遗工坊,其中刘家四合胡豆制作技艺非遗工坊扎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丰盛古镇,推动非遗体验深度嵌入旅游全链条;在木洞古镇、巴南博物馆及广场等地常态化开展木洞山歌教唱活动;二是在推动文化遗产联动发展。市级非遗周氏传统木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依托老院子文物载体,开展木雕拓印、榫卯结构体验等研学活动,让传统木作技艺在历史建筑场景中活态传承;重庆南温泉旅游风景区举办2025南温泉非遗迎春互动活动,吸引游客看非遗展板、品非遗小吃、学非遗技艺,同步联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泉抗战旧址群,推动非遗体验与抗战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认知有机融合;丰盛古镇借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精心策划主题活动,期间刘家四合胡豆、彭氏火烤豆干、赵氏桂花糕等非遗美食展销热闹有序,丰盛打莲箫定时展演,游人在沉浸式体验古镇人文风情的同时,还可参观古镇内众多文物点,实现非遗魅力与文物价值的协同彰显。

(三)巴县老院子活化利用

将“巴县老院子”融入巴南文旅发展格局,创建全国乡村旅

游重点村1个、市级6个,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个,挂牌示范“巴县老院子”20个。成功推出以花境院子、别花山房等为代表的康养民宿类,以杨沧白故居、彭氏民居等为代表的特色展陈类,以朱家大院等为代表的特色书院类老院子共20个。设计茶香花海之旅、古镇温泉之旅、民宿乡情享趣之旅等“巴县老院子”精品旅游线路3条,年接待游客超25.6万人次。

三、下一步计划

(一)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市四普办要求,持续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加强四普内业数据审核,查缺补漏,确保数据质量,为坚定文化自信、宣传巴渝文化提供坚强实物支撑。

(二)稳步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持续推进翰林坟石刻造像保护与展示工程、南泉抗战旧址群防雷工程,做好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协调发展,确保文物安全。持续推进全区文物安全工作。督促全区各镇街继续做好2025年文物安全巡查任务,有序开展高温、汛期、森林防火等文物安全专项巡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区文物全年零事故。

(三)加快推进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建设工作。争取文物保护单位与非遗项目保护主体建立常态化协作平台,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上强化协同;深化融合路径,立足文物资源内涵与非遗项目特色,打造“文物场景+非遗体验”融合项目,如依托历史建筑开发非遗研学路线;推动产品创新,引导非遗工坊、传承基地结合市场需求与时代特点,开发差异化、个性化文旅产品,切实推动文旅融合与非遗传承工作提质增效。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8月27日                 

(联系人:刘冉氚维;联系电话:023-6233033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