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巴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重庆市巴南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2号提案的答复函

2025-10-21
区科技局
[大] [中] [小]

巴南科局函〔2025〕27号

姚小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具有巴南辨识度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第002号提案)收悉,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及国际生物城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进行答复。根据区政协提案办理相关要求,具体答复内容详见附件《巴南区政协提案办理答复清单》。 

此答复函已经区政府区长钟涛同志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附件:巴南区政协提案办理答复清单


重庆市巴南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10月21日           


巴南区政协提案办理答复清单

提案号

002

提案题目

关于加快推动具有巴南辨识度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的建议

办单位

区科技局

协办单位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国际生物城

办理沟通方式
(可多选,打“√”)

文来文往

面商

电话或网络

座谈

调研

其它

/

采纳落实情况

已采纳

计划采纳

能启发思路

未采纳,但通过沟通协商已达成共识

未采纳,通过协商也未达成共识

5)条

1)条

/)条

/)条

/)条

承办单位领导分析梳理研究提案情况

区科技局自提案签收以来高度重视,4月至9月持续推进办理工作。主要领导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等方式亲自推动;分管领导同步组织落实,召集相关科室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推进举措与完成时限。同时,主要领导要求意见建议全部采纳,高标准推进提案办理,力争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取得新成效。

办理提案前,相关工作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区科技局以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为引领,积极承接落实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及市委“中心城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区”要求,锚定“科技强区”建设目标,持续构建“312”三大产业科创基地体系与“1358”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8月,国内首个全人源银屑病生物制剂“赛立奇单抗”上市,实现全市1类生物创新药上市“零”突破并首家完成国产替代,获袁家军书记、胡衡华市长肯定性批示,被评为2024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之一;2024年11月,袁家军书记调研时充分肯定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评价其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发展的核心园区”;2024年我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国际免疫研究院、宗申航发获评全市首批产业创新综合体;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工作获马震副市长肯定性批示;纳米时栅技术成果转化成效获评全市唯一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和全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办理提案的具体效果,或者办理计划

已采纳落实的提案中的意见建议

1.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和资源配置

2.市场导向推动创新主体量质齐升

3.成渝协同突破核心技术攻关

4.完善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高效合作机制

5.政策保障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

具体采纳落实情况及办理效果

1.强力打造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能级。一是持续建强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地重庆国际生物城作为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核心园区之一,批科技部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市共5个)大江科创城先进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共5个)。数智产业园成功创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重庆工作站)、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重庆工作站),全市唯一工信部企业硬科技培育基地启用。二是高标准打造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环重庆理工大双创”生态圈成功获批纳入全市第二批环大学双创统一打造(全市10个)纳米时栅技术成果转化成效获评全市唯一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和全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成功获批建设明月湖科创园巴南智慧医疗及健康科技特色园区(全市共5个)三是大力强化科研院所和孵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创新承载地作用,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上,累计认定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50个。国际免疫研究院、宗申航发获评全市首批产业创新综合体。数智产业园国家级孵化基地建成投用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惠科金渝成功创建重庆新型显示市域产教联合体。

2.奋力壮大创新主体,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一是深入实施高企、科企双倍增行动计划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协同服务机制。新增科技型企业545家,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5938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2家。2024年重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中,巴南11家企业入选总量全市第1)。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巴南区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方案》,2024年度R&D经费投入强度达3.6%三是大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区获2024年度市科学技术奖13。积极融入全市5+8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2025年组织在区企业、高校院所立项市级科技项目97项,获得市级资金资助1930万元。重庆理工大学获批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接资助经费共1290万元。

3.着力抓好四链融合,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先机印发《巴南区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积极培育生物制造、低空产业、光子与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巴南区被认定为重庆市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区,低空装备产业集群入选重庆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立重庆国地共创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谋划打造重庆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宗申航发CA550四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入选首批重庆市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入选全国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二是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国际生物城创建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皓元生物获得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资金395万元。三是持续释放科技金融活水。出台《巴南区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累计为248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13亿元,撬动商业贷款超10亿元。大力促进专利转化,推动质押融资2.3亿,同比增长16倍,实现知产资产四是积极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玉章2023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区入选新重庆人才A—F类人才3919评选第七批菁英计划人才17名,其中科技创新人才专项8正在开展菁英计划人才评选工作,2025提供各类线上服务2000人次

4.倾力优化创新服务,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一是迭代完善科创支持政策。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提炼科创23,编制印发宣传册5000套,广泛宣传二是大力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国内首个全人源银屑病生物制剂赛立奇单抗上市,实现全市1类生物创新药上市突破并首家实现国产替代,获得2024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累计促成重庆理工大学311个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1.41亿元。2025年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62亿元,占GDP比重10.52%,位居全市第一名。三是持续推动跨区域发展合作。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成果征集工作,争取我区成果在全市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发布。聚焦重大技术联合攻关,重庆华能水电联合东方电机研发的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获评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美莱德生物医药公司在四川2025年第二批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项目中,成功揭榜成都欧琳生物科技公司发布的项目需求,进一步深化成渝生物医药领域技术+产业联动。继续选派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担任2025年巴南区市级科技特派员,为成渝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注入技术活力。四是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制定并实施《巴南区在区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巴南区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创新构建185产教融合工作体系,发挥部门、园区、高校联动作用,组织乡村振兴、数智经济、生物医药等产教融合主题沙龙活动,推动校企合作助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采纳落实的意见建议

聚力打造高端科技平台

相关采纳落实计划或打算

1.优化完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迭代升级312三大产业科创基地体系,培育壮大1246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生命健康,聚焦重庆国际生物城,提质建设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提速建设明月湖科创园巴南智慧医疗及健康科技特色园区、重庆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争创全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数智科技,聚焦数智产业园,提速建设国家玻璃创新中心、企业硬科技培育基地等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投用国家孵化基地,争创市级及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深挖大江科创城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国防科工聚焦航空动力、飞行服务测试质保等领域,拓展低空经济新赛道,支持宗申航发创建高能级航空动力研发平台,深化军民融合,鼓励支持民参军、军转民技术两用

2.升级打造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强校地合作,组建产业研究院,大力支持重庆理工大学建设纳米时栅精密位移测量实验室、纳米医学与核酸药物创新研究中心、明月湖科创园巴南智慧医疗及健康科技特色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再创新突破。逐步构建七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推动四业联动,深化四链融合,区校合力构筑一核一街一地生态圈。积极推进重庆工程学院高职城生态圈建设。

3.健全创新平台引育机制。提质建设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探索项目+团队+平台引进模式,加快落地建设国家玻璃创新中心。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以上。升级打造先进技术创新中心、星洲座等一批部市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