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繁體版 | 智能机器人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草案解读

《巴南区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医疗集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2025-04-01
区卫生健康委

一、制定背景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巴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起草了《巴南区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医疗集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13条重点任务,对紧密型区域医共体的总体要求、构建服务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制定过程

为持续深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就近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这一目标,巴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次组织有关科室开展研讨,起草《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牵头医院及有关部门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委到2025年底,力争基本建成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区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就近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第二部分,构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构建及上下联动。一是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由市七院、区人民医院牵头,其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等组成2个区域医共体。深入推进2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支持接龙镇中心卫生院托管天星寺镇卫生院,实行“总医院+分院”的运行模式促进融合发展。二是配合落实市属医院对区域医共体的帮扶机制。加强区域医共体与市属医院的合作,提升区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落实“市聘县用”改革承接帮扶工作。三是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持续开展区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城口县、丰都县等工作,持续选派区人民医院专家、区中医院高年资中医师对圣灯山景区开展“潮汐式”医疗援助。四是加强镇村一体化管理。将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统一管理,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五是探索现代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发挥区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龙头作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网格,依托数字健共体应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主动健康服务。发挥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第三部分,健全管理体制。主要是健全健强2大机制。一是健全区域医共体领导机制。建立区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区域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制度安排等重大事项。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召集研究制定区域医共体相关政策、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等,统筹绩效考核和监管。二是建强区域医共体管理机制。强化区域医共体管理专职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区域医共体配套文件,开展区域医共体运行监测分析、绩效评价、综合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四部分,完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推进区域医共体“六统一”管理和“七大智慧平台”应用、“五大共享中心”建设。一是推进管理“六统一”。推进区域医共体组织、人事、财务、业务、绩效、后勤管理“六统一”,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牵头医院制定区域医共体章程;建立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深化“县聘乡用”改革,推进“乡聘村用”改革;建立卫生事业发展“资金池”,严格内审管理;统一建立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业务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建立区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目录与标准,推进区域内慢性病上下级用药衔接;健全区域医共体考核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建立“项目库”和“设备库”,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二是推进区域“七大智慧平台”应用。包括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立互联网医院平台、探索发展医护调度平台应用等“3大智慧医疗平台”;推进市级疫情应急处置平台、承接市级医疗应急调度平台“2大智慧应急平台”应用;建立健康管理、和区域处方前置审核“2大智慧管理平台”。三是建立完善区域“五大共享中心”。包括医学影像、检验、心电、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提高消毒供应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五部分,完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完善医保相关政策、优化薪酬管理等3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