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发布>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南调查队

(2018220)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区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年为主题,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稳步推动动能转换、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切实改善民生保障,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7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7651元,按现行汇率(1:6.5063)折算为10398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16年的7.8:45.6:46.6调整为2017年的6.9:45.6:47.5。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47.6%52.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04.85.3个百分点。

(图一)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二)2013-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106.72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5.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3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区户籍人口918817人,增长0.4%,其中男性464904人,女性453913人,男女性别比为102.4100;城镇人口591891人,占总人口的64.4%;乡村人口为326926人,占总人口的35.6%;按户籍人口计算,年内出生人口11122人,出生率为12.1‰;死亡人口12930人,死亡率为1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

(表一)2017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年末数

同比±%

年末总户数

382077

1.3

年末总人口

918817

0.4

城镇人口

591891

3.6

男性人口

464904

0.1

年内出生人数

11122

12.2

年内死亡人数

12930

127.8

就业情况:2017年全区从业人员为52.4万人,比201652.2万人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3万人,比201611.5万人下降1.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4万人,比201624.3万人增长0.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7万人,比201616.4万人增长1.8%

二、农村经济

2017年,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调整到18.3181.69。全区粮食总产量30.28万吨,下降4.8%。农业总产值73.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1%(见下表)

(表二)农 业 总 产 值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值

同比±%

农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739436

0.1

1.农业

万元

529862

2.3

2.林业

万元

12096

5.7

3.牧业

万元

133093

-9.7

4.渔业

万元

45919

4.0

5.农林牧渔服务业

万元

18466

2.1

  

    在农业生产中, 红苕、油菜籽、蔬菜、水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小麦、水稻、玉米、生猪年末存栏、家禽出栏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下表)

(表三)农 业 生 产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产量

同比±%

一、粮食产量

302836

-4.8

1.小春粮食

14647

-5.5

其中:小麦

1905

-5.9

2.大春粮食

288189

-4.8

水稻

151803

-6.0

其中:中稻

151000

-5.9

再生稻

803

-24.0

玉米

71216

-8.0

红苕

59300

2.3

二、油料产量

2454

3.9

其中:油菜籽

1969

3.2

三、蔬菜产量

666192

3.2

四、水果产量

54194

4.9

五、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43

-7.5

六、家禽出栏

万只

466

-3.0

农业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大美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三百四线五片建设进程加快,重点打造国家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和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240家,带动流转面积36亩,流转率达39.4%;适度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31.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度达34.1%引进一品幸福田园小镇等32个重点农旅融合项目;创建3A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景区5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延伸,上田红柠檬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和产地增至113个。

农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0.49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面积1.74万亩,完成5493亩基本口粮田建设;新建各类排灌、排水、灌溉等沟渠共计4200米,整治机耕道20公里,完成3000亩农机深松整地,机耕面积达到96万亩;新建人行便道500公里,基本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118万亩;新建巴南区50株树莓良种繁育基地、500吨特色水果冷藏保鲜库等项目。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1.7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4297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1.39万吨(折纯)。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36.4亿元,增长10.8%。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规上总产值增长49.8%,重工业规上总产值下降0.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规上总产值增长12.4%,股份合作制规上总产值下降3.2%,股份制经济规上总产值增长2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上总产值增长4.7%,其他经济规上总产值增长19.6%

(图三)2013-2017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摩托车、显示器增长较快,汽车、移动通信手持机、成品钢材、商品混凝土呈下降趋势。(见下表)

(表四)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同比±%

1、汽车

-24.2

2、摩托车

32.8

3、显示器

32.5

4、移动通信手持机

-89.5

5、成品钢材

-16.9

6、商品混凝土

-31.4

7、硫酸

8、纸制品

8.8

全年规上工业经济效益中,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3%,利润总额下降0.9%,亏损金额下降2.3%,应收账款净额下降6.5%,产成品存货增长15.2%,应交增值税增长11.9%,利税总额增长2.6%,销售税金及附加下降8.9%,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1%,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原煤下降23.7%,天然气增长5.3%,电力增长43.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7.8%。按注册地分,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283.3亿元,增长17.8%;房屋施工面积992万平方米,下降18.7%;房屋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下降22.4%

(图四)2013-2017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2.4亿元,增长3.9%。建设与改造投资452.2亿元,下降2.4%,其中工业投资205.4亿元,增长0.7%;房地产开发投资280.2亿元,增长16%,其中住宅投资201.9亿元,增长63.9%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61万平方米,增长7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9万平方米,增长89.5%;商品房销售额323.7亿元,增长125%,其中住宅销售额265.5亿元,增长132.4%,商品房销售呈现量价齐增态势。商品房空置面积175万平方米,下降7.4%;商品房竣工面积189万平方米,远小于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

(表五)2017年房地产开发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本月止

累计

同比±%

1.商品房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544

10.3

住宅

万平方米

1003

12.1

2.商品房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189

18.9

住宅

万平方米

114

21.3

3.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461

70.6

住宅

万平方米

379

89.5

4.商品房销售额

万元

3236920

125.0

住宅

万元

2655257

132.4

5.商品房空置面积

万平方米

175

-7.4

三年以上

万平方米

34

17.2

6.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

86

24.6

五、国内贸易与消费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5亿元,增长11.2%。按销售地分,城镇实现326亿元,增长11.2%,乡村实现17.5亿元,增长10.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304.6亿元,增长10.7%,住宿餐饮业实现38.9亿元,增长15.1%。全区商品销售总额848.4亿元,增长11.7%,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808.5亿元,增长12%,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39.9亿元,增长6.5%

(图五)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2017年,全区上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为契机,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全区建成区面积达80.79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各类绿化项目39个,累计新增城市绿地160余万平方米,对城区46万余平方米土坡菜地实施生态修复;实施8个镇街雨污管网建设改造项目,新建雨污管网34公里,新增夜景灯饰5处,维修路灯2828盏,恢复被盗、损坏路灯线缆7452米,照明设施亮灯率、设施完好率分别到达99.5%98%新增(备案)停车位1.95万个;维修整治车行道、人行道4.91万平方米,维修清掏下水1.86万米,安装维修防撞护栏1.76万米,完成桥隧结构设施安全检测10座,城市道路完好率和桥梁检测率分别达到98%100%,确保了467万平方米直管市政设施安全运行。运行的地下管网及化粪池安全监控智能处置系统的监控终端共计768套,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排除“隐形炸弹”,对危害气体自动报警及自动抽排,将安全隐患实时息灭在萌芽状态。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497万人,下降2.9%;货物运输量3503万吨,增长3.4%,其中,公路运输量3390万吨,增长3.3%,水运运输量113万吨,增长7.6%。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17年末,县道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787公里,其中高速路里程达169.2公里,乡道里程达311公里,村道里程达3036公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铁路枢纽东环线(巴南段)征地拆迁进展顺利,已完成303亩的正线用地和486亩临时用地的交地工作;渝黔高速扩能工程已确定在区境内设忠兴、太平2个枢纽立交分别与绕城和渝湘高速公路互通;设太平、柴坝2个立交分别与省道木隆路和乡道南新路互通;南川两江新区高速公路(巴南段)房屋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太洪长江大桥主塔、春天门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施工顺利推进。龙洲湾隧道等区级重点工程进度顺利,安装安全防护栏5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210公里;持续推进二环外公交开行,正式开行木洞片区公交,投入公交运力75辆,开行公交线路19条;采取城乡公交、城区公交和定制公交的方式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邮政、电信业稳步增长。2017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7亿元,增长10.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8万户,增长6.7%;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7.3万户,净增14.4万户,增长14%。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2017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下降71.1%。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7.7亿元,增长4.8%,其中,进口总额62.1亿元,下降1.5%,出口总额55.6亿元,增长12.8%

旅游业亮点纷呈。2017年,以高山避暑为主题推动全区民宿提档升级,全区发展民宿25家,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731个房间,1519个床位;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累计投入254.8万元,完成412块旅游交通标牌设置,实现旅游交通导视系统全覆盖;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制定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旅游厕所62座,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区南湖多彩植物园、汉海海洋公园、鲸豚湾水世界、乡村印象、熊猫亲子庄园重点项目相继开业,香草园、七彩茶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快速推进;通过媒体合作、自媒体建设、举办节庆活动以及参加推介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全年接待游客3090万人次,增长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7亿元,增长9.9%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17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16.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3.3亿元,增长2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7亿元,增长1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7亿元,下降9.3%;教育支出12.5亿元,增长1.1%,医疗卫生支出8.2亿元,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亿元,下降5.3%

金融业稳步增长。201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65亿元,增长0.3%;其中:个人储蓄余额487亿元,增长6.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21.9亿元,增长18%。短期贷款114.7亿元,下降2.8%,中长期贷款504.5亿元,增长25.6%,其他贷款2.6亿元,下降63.2%

保险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加快培育保险市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创新保险品种,实现了保险业务的跨越式发展,较好地发挥保险对经济发展的补偿功能。全区实现保费收入23.8亿元,增长34.6%,其中财产险收入5.7亿元,增长27.7%,寿险收入18.1亿元,增长36.9%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2017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企业51;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57项,全区累计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97项。培育高成长企业3家,重庆汉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成为全市唯一瞪羚企业,重庆理工清研凌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江预应力有限公司获批成为牛羚企业。争取市科委各类科技项目52项,获得科技资金2000万元。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0家,建成各类研发平台共61个,其中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艺设计中心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作技术研究中心53个,新型研发机构2个。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7年,三名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成果,引进树人立德小学建成开学,签约动工西南大学华南城中小学、巴南巴蜀小学,重庆八中与市实验中学,重庆一中与融创中学合作办学项目落地实施;建成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21个。创新实施集团化办学,将集团化办学向上扩展至中学,向下延伸至幼儿园,7个名校(园)教育集团、18个中小学(幼儿园)发展共同体、4个职业教育联盟引领全区学校快速发展,名校集团化办学城区覆盖率达48.6%,学生优质教育资源享受率达52.4%,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城乡学校全员覆盖,职业教育产业联盟覆盖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合格率达100%,中考联招上线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6.7%,高考重本上线率增至21.8%,本科上线率59.7%,中考上线率40.3%,均创新高。全区师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722项、市级奖2300余项。新校建设加快,建成斌鑫江南时代、典雅花溪半岛、风花树、华宇龙湾幼儿园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可容纳930名幼儿;建成投用昕晖小学、融创中学、树人立德小学、珠江城中学、珠江城小学5所新校,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220个。

2017年,区属普通高中招生3831人,在校生12492人,毕业生4489人;职高招生9119人,在校生23360人,毕业生7156人;初中招生7686人,在校生21413人,毕业生7129人;小学招生9790人,在校生54447人,毕业生7696人;学前教育招生11758人,在校生29483人,毕业生9982人;特殊教育招生13人,在校生128人,毕业生0人;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9.9%,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100%,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辖区内普通高校招生16199人,在校生55685人,毕业生10804人。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17年,建成区文化中心(文图大楼)、区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中心;全年举办全区性大型群文活动197场次,镇街文化站群文活动2046场次,群文创作荣获全国级奖2个,群文活动荣获省(市)级奖14个;全区娱乐单位数达231个;全区总藏书量达90万册,年阅读流通数近63万人次,年收刊共阅读76万册次。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7年,承办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国际国内赛事活动达到300余次,其中规模以上赛事活动达到35华熙LIVE鱼洞项目主体完工,建成健身广场2个、社区健身站点10个、农体健工程36套、社区健身路径110条,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200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8平方米;全区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1200人,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95,教练员120人,裁判员98人。

卫生医疗事业不断改善。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取消药品销售加成和药事服务费,直接让利群众5072万元三甲医院建设工程转入室内精装,区中医院三期综合楼工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完善重大疾病三位一体模式,八苗全程接种率达99.99%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联合服务管理小组成立率100%;区妇幼保健院四大部建设、妇保儿保门诊设置、两癌检查和唐氏筛查均全面完成,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45‰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8个和市级特色专科5个;举办国家级学术活动2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协作项目)1项,市级5

2017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646个,其中,医院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10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疾控防治中心1个、妇女保健机构1个、中等护士学校1个,皮肤病防治医院1个,精神卫生机构1个,人口和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中心1个,药械管理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信息中心1个;共有编制床位7327张,卫生机构在岗职工7671人,卫生技术人员6252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人数2275人,其他技术人员192人。

十二、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加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全区所有村居均能办理生育登记服务。扎实开展技术服务,全区免费生殖健康检查25.72万人次,各类计划生育免费手术共计1931例,全区孕优参检1770对。全面贯彻落实两孩政策后收效明显,在全区育龄妇女213474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48219人中,无孩妇女22192人,占14.97%;一孩妇女95421人,占64.38%;二孩妇女27839人,较2016年增加775人,占18.78%;多孩妇女2767人,占1.87%,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9.5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7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1865元,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64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7元,增长9.8%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7579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10553人、困难人员就业36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8%。开展就业培训577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02万元,向市重点电子企业输送5836人。为4965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补助金共计1552万元。各大保险参保人数达168.75万人次,全区各大保险征收21.24亿元,全民参保登记系统人数97.65万人,完成登记全覆盖。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9.3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2.9万人。

社会福利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2017年,全区有4397户共计5762人享受城市低保,有5775户共计8257人享受农村低保,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3594万元、农村低保金3526万元。全年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2749万元,救助11万人次;支出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疾病救助金59万元,救助53人;支出临时救助金753万元,救助3132人;支出扶贫济困医疗基金145.5万元,救助734人次;为2.4万名困难群众购买惠民济困保险;累计发放供养金4546万元;为218人发放67万元;准确下拨冬春救助资金404万元,发放救灾棉被6060床、防寒服3694件,救助1509422998人,重建住房820间。2017年末,全区有198个村、102个社区居委会。

十三、资源、环境和社会治安

售电量快速增长。2017年,全区售电量275199万千瓦时,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售电量371万千瓦时,增长30.2%,第二产业售电量115194万千瓦时,增长34.4%,第三产业售电量88634万千瓦时,增长17.3%,居民售电量71001万千瓦时,增长14.6%

扎实推进环保五大行动全面实行河长制,持续开展花溪河、黄溪河、一品河黑臭河段整治和五布河良好水体保护工作,完成辖区13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水质达标率达85%,鱼洞水厂、大江水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0天,比去年同期多3天,空气中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40ug/m3,同比下降21.6%;完成10000辆在用机动车路检,查处冒黑烟车875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08辆;关闭3家烧结砖瓦窑企业;完成18家关停涉铅企业场地风险评估,清挖重庆月华冶炼厂等3家重金属废渣8961立方米;完成10000头存栏生猪当量污染治理;完成2件噪声扰民整治;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1个;新增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6.21平方公里,全区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达65.7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全区环境噪声平均值≤60贝。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5139件,下降13.1%,刑事案件破案数4724件,增长34.9%,治安案件发现受理起数27694件,下降14.4%,治安案件查处数27667件,下降14.4%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