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渝湘高速复线建成通车,全区实现“镇镇联高速”。轨道交通24号线、27号线建设、新燕尾山隧道、鹿角隧道等项目加快推进。超级充电站实现镇街全覆盖,新增错时共享停车位1600余个。新增绿地100.6万平方米,建成山城步道20公里。“保交楼”“保交房”项目实现“双清零”,市级“两久”项目全部完成处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0万平方米,纺织和其龙2个片区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
乡村振兴持续加力。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扩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量、成交金额及亩均地价均居全市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粮油高产万亩示范片2个,建成辣椒、葱等火锅配料基地2万亩,以及中心城区最大秀珍菇生产基地,“巴南香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建设名单。推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完成“四好农村路”70公里,建成市级和美乡村先行村6个,打造巴适小院185个。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居中心城区第二位。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花溪河、一品河、五布河水质均高于市考核标准。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9条黑臭水体整治清零。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累计创建“无废细胞”286个,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7%。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7%、95%以上,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兜住兜牢群众生活底线,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重点群体帮扶就业率95%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51%,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开展“以城带乡”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80.6%。入选全市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获评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建成国家医育结合示范基地。千名老人床位数48张、居全市第一位。成功举办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WTT重庆冠军赛、重庆半程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参加市七运会金牌榜排名第六,奖牌榜、总分榜排位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