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4-00137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办发〔2024〕34号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政府办公室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4-07-24
- [ 发布日期 ]
- 2024-07-29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南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巴南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4—203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
(2024—2035年)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二0二四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1.1规划编制背景
1.2规划思路
1.3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巴南区现状分析
2.1巴南区概况
2.2巴南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2.3巴南区建筑垃圾现状
2.4巴南区建筑垃圾现存问题
第三章 相关政策及规划解读
3.1《重庆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
3.2《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3.3《主城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渝府办〔2019〕4号》
3.4《重庆市中心城区建筑渣土全过程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3.5《重庆市巴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
3.6《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3.7《重庆市巴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第四章 国内相关城市案例借鉴
4.1广州市
4.2深圳市
4.3西安市
4.3杭州市 -
4.3小结
第五章 规划总则
5.1规划原则
5.2规划范围
5.3规划期限
5.4规划依据
第六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6.1规划目标
6.2规划指标
第七章 建筑垃圾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规划
7.1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
7.2建筑垃圾处理需求量预测
7.3建筑垃圾消纳和处理设施布局及建设
第八章 建筑垃圾收集运输体系规划
8.1收运基本要求
8.2收运体系建设
第九章 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规划
9.1建筑垃圾处理方式
9.2建筑垃圾分类处理
9.3建筑垃圾直接利用
9.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第十章 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规划
10.1源头减量目标
10.2源头减量措施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减缓与生态修复规划
11.1规划原则及目标
11.2环境影响控制和减缓措施
11.3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
第十二章 建筑垃圾监督管理规划
12.1管理体系建设
12.2信息化管理平台规划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13.1技术保障
13.2组织保障
13.3社会保障
第十四章 附则
14.1生效日期
14.2规划成果
14.3批准实施
14.4规划解释
附表
附表一 巴南区建筑垃圾处理规划指标一览表
附表二 巴南区建筑垃圾消纳和处理设施布局(近期)
附表三 巴南区建筑垃圾消纳和处理设施布局(远期)
附图
附图一 区位图
附图二 建筑垃圾消纳设施预选址总图
附图三 建筑垃圾消纳设施预选址规划用地分析图
附图四 建筑垃圾消纳设施预选址三区三线分析图
附图五 建筑垃圾消纳设施预选址自然保护地分析图
附图六 建筑垃圾消纳设施选址近期布局图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1.1规划编制背景
1.1.1国家层面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769号)》《“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针对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做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大宗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大宗固废”)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领域,进一步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事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381号)提出了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作,是绿色发展之需,是形势变化之选,是效率变革之途。该指导意见表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要提高分类和回收利用水平,规范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的建设和运营,鼓励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骨料及制品,或用于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目的。同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凸显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
1.1.2地方层面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试行)的通知》(建办质〔2020〕20号)精神,重庆市住建委制定了《重庆市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推动工程建设生产组织模式转变,有效减少工程建设过程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
2020年,为加强建筑渣土全过程监管,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发布《中心城区建筑渣土全过程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按照“监管前移、把控源头”“规范运输、消除污染”“有效处置、循环利用”的原则,健全建筑渣土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建筑渣土全过程监督和联单式管理机制,提高建筑渣土管理水平。2022年,重庆市发布《重庆市“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围绕“无废城市”建设要求,有力控制源头减量、严密监管密闭运输、规范消纳处置利用,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2022年,为持续深化巴南区“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结合巴南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基础和“十四五”时期固体废物管理形势,巴南区发布《重庆市巴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4月,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城市管理部门在辖区政府领导下,制定包括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在内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确保辖区建筑垃圾规范处置,持续建立与辖区发展向匹配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
根据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_T134-2019),建筑垃圾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位规划的要求,结合巴南区实际情况,特编制《巴南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1.2规划思路
本次规划对于建筑垃圾处置采取源头产量减量,区域调配平衡,末端处置资源利用,消纳填埋的总体思路,首先通过规划层面的竖向优化、土方就地平衡、建筑垃圾处理利用以及绿色规划、绿色设计及绿色施工等措施减少源头产量,其次通过全区土方调配,大幅减少末端处置设施的处置压力,再次在末端处置环节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程度,通过以上环节,基本达到建筑垃圾排放与处置的平衡,最终无法平衡和处置的建筑垃圾运往消纳场填埋。
(1)源头减量:通过优化规划竖向标高土方就地平衡、就地处理利用、绿色规划、绿色设计以及绿色施工等措施减少源头产量。
(2)区域平衡:通过区域内的土方调配,将多余土方运往低洼区域消纳,大幅减少末端处置设施的处置压力。
(3)末端处置:能直接回收利用的先回收利用,不能直接回收利用的通过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程度。
(4)消纳填埋:通过以上三个环节都不能处置的建筑垃圾最终运往临时消纳场填埋处置。
1.3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巴南区现状分析
2.1巴南区概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三峡库区上游。行政区域东西距51千米,南北距71千米,地跨北纬29°7′~29°45′,东经106°26′~106°59′,是主城九区中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区。辖区面积1825平方千米。地界东与重庆市涪陵区、南川区接壤,南与綦江区相连,西与江津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毗邻,北交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长寿区界。
(2)气象条件
巴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2019年平均气温13.7℃,历年平均气温18.4℃,偏低4.7℃。本年降水量为1293.6毫米,历年降水量为1070.3毫米,偏多20.9%。本年日照时数为990.3小时,历年日照时数为1147.4小时,偏少13.7%。
(3)河流水系
巴南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中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区,年降水量多,径流量较大。长江贯穿区内北部边境长60余千米,区内有大小溪河100多条,流域面积1702.24平方千米,占辖区面积93.30%。区内地下水资源以温泉著称。区内有大小溪河100多条,其中主要河流10条,河道总长度600余千米,流经22个镇,形成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鱼溪河、双河、苦溪河、鱼藏溪、周家瑞河、黄溪口河、幸子河等10个流域,流城面积1702.24平方千米,占辖区面积93.30%。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为区内三大河流。
(4)地质地貌
巴南区地处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质地貌形态复杂多样。从西向东形成有石马向斜、南温泉背斜、樵坪向斜、龙岗向斜、石油沟背斜、明月峡背斜、太和向斜、姜家背斜、清和向斜、丰盛背斜10个向斜和背斜,而长宽幅度和展布面积最大的是太和向斜,位于明月峡背斜之东,长41.50千米,宽10.50千米,展布面积455.30平方千米,北起麻柳嘴镇,南至接龙镇和平桥,涉及麻柳嘴、双河口、木洞、丰盛、东泉、二圣、惠民、姜家、天星寺、南彭10个镇、街,海拔500~700米。
由于受长江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区内地形地貌为长江河谷丘陵地貌及长条状低山地貌,区内长江为最低,标高154~178米,东部及东南部地势较高,一般海拔标高为650~800米。广大丘陵分布于条状低山之间,形状多呈丘体和棹状山,地形标高多在320~450米之间,靠近长江河各两岸的丘陵区,地形稍低,地形标高在250~380米之间。
2.1.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据统计,巴南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1.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2.2亿元,增长4.9%。全年全区常住人口120.64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2.21万人。
2.1.3城市建设情况
近年来,巴南区城市更新提质提效,城镇化率达到84.72%,城镇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全力推进轨道交通24号线、27号线、18号线建设,轨道交通18号线正式通车运营。茶惠大道、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引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启动建设鹿角隧道、鹿角隧道东延伸段、新燕尾山二期等项目。渝南大道D段南段二期建成投用。道角片区、恒安老厂、水轮机厂纳入市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库,打造全市首个由企业全资自主投资改造的恒安老厂城市更新项目。城市品质不断优化,新增城市绿地317万平方米。13个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比例达到69%,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
建筑业方面,2023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5.6亿元,增长8.5%;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476.8亿元,增长10.3%。房屋施工面积2137万平方米,增长2.9%;房屋竣工面积742万平方米,增长15.0%。
2.2巴南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巴南区不断提高建筑垃圾的管理和监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建筑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力求在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2.2.1建立三级网格化责任制
巴南区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化责任制,进一步严格建筑垃圾源头、运输、消纳环节管理,通过强化巡查发现、强化现场处置、强化检查执法,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全区建筑垃圾消纳管理工作。以‘三强化’为抓手,加大全过程管理力度,加快实现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一是强化巡查发现。巴南区积极探索建立了网格化责任制,镇街、平台公司作为巡查发现的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镇街、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落实专人建立全天候巡查机制,强化夜间、节假日期间的巡查值守工作;区城管局实行24小时巡查值守制度,督查检查镇街、平台公司巡查到岗到位情况、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二是强化现场处置。发现涉嫌违法运输和非法倾倒的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恰当方式拦停,查看出渣手续、运输线路审批情况。对无出渣手续、不按规定线路运输、超载超限、乱倾倒等违法行为,通知城管、公安、交通等执法部门到场查处。三是强化检查执法。公安、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运用限超站、建筑垃圾网上平台管理等有效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执法,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冒头就打,绝不手软。对屡教不改、性质恶劣、甚至涉嫌涉黑涉恶的案件,必须从严从重处罚,并根据情节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2.2.2制定规范性文件及治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18〕65号)、《重庆市主城区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渝府办〔2019〕4号)有关要求,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探索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现结合巴南区实际,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消纳规范管理及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巴南府办发〔2018〕169号、《重庆市巴南区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庆市巴南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紧扣“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管理目标,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标准,强化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收运,提高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模式。
2.2.3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
巴南区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监管,提升扬尘综合治理能力,巴南区投入近200万元打造的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已正式投用。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监管。该平台借助智能终端、物联网、GIS地图等高新设备及技术,配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建筑垃圾处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已在巴南区65个重要点位安装监控设备,通过“人防”+“技防”双管齐下,通过智慧渣土管理网站,集成融合信息,实现违规报警、任务派发、任务处理、处理结果留痕的全流程闭环执法管理。实现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的“两点一线”全过程监管执法,让非法运输渣车无处遁形。
2.3巴南区建筑垃圾现状
2.3.1巴南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处理现状
近年来,巴南区正大力推进国际生物城、大江科创城等重点片区建设,推进道角机床厂、老中医院、弹簧厂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在交通项目方面,以渝湘高铁、渝万高铁、新燕尾山隧道、鹿角隧道及东延伸段、轨道交通24号线、27号线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对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消纳等需求大。
根据巴南区城市管理局提供资料,自2019年以来,巴南区各类建筑垃圾产生量如下表:
表2-1 2019-2023年巴南区各类建筑垃圾产量及处理量一览表 单位: 万 m³
建筑垃圾产生量 |
建筑垃圾处理量 | |||||||||||
年份 |
工程 渣土 |
工程 垃圾 |
工程 泥浆 |
拆除 垃圾 |
装修 垃圾 |
小计 |
填埋 |
资源化 利用 |
工程 回填 |
绿化 造景 |
小计 |
|
2019 |
630 |
0 0 |
0 |
0 0 |
20 0 |
650 |
650 |
0 |
0 |
0 |
650 |
|
2020 |
725 |
0 0 |
0 |
0 0 |
10 0 |
735 |
635 |
100 |
0 |
0 |
735 |
|
2021 |
199.5 |
0 0 |
0 |
0 0 |
9.8 |
209.3 |
199.5 |
9.8 |
0 |
0 |
209.3 |
|
2022 |
637.5 |
0 0 |
0 |
0 0 |
5.64 |
643.2 |
393.6 |
60.64 |
188.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