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教育>政策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巴南区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6-25
[大] [中] [小]

区委组织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化旅游委、区税务局、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数智产业园公司、国际生物城公司、大江科创城公司: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现印发《巴南区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6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重庆市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若干措施》有关要求,结合巴南区市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家、重庆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融合,为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巴南经验。

二、工作目标

以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总目标,以成功申报市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生物医药、数智经济、高端装备、智慧康养等重点领域,整合政府、企业、学校资源,打造一批在全市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校地校企合作示范点,推动辖区院校与企业共建共融、共育共享。到2027年,在区高校应用学科专业与全区产业匹配度达80%以上,职业院校对全区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三、工作机制

1.工作专班。成立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工作专班,由分管发展改革、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渝兴公司、物流基地公司等园区公司以及辖区院校为成员单位。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统筹协调日常工作。

2.工作体系。由工作专班办公室统筹建立“1+8+5”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体系,“1”即一个总目标: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8”即八大产教融合提升行动:人才供需对接行动、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创新平台打造行动、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试点企业培育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和特色品牌培育行动;“5”即五项工作机制:专员服务机制、摸底调研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双选推介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

四、重点任务(2025年—2027年)

(一)完善产教融合工作机制

工作专班办公室统筹,建立专员服务机制、摸底调研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双选推介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凝聚工作合力,推动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1.专员服务机制。由区领导担任服务专员,1位领导服务1所院校。服务专员每月至少联系服务院校1次,通过调研座谈、电话沟通、网络交流等方式,收集院校人才、技术等供需情况,由联络员报工作专班办公室。

2.摸底调研机制。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区教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服务专员联络员归集的产教融合需求进行深入摸底调研,分析研判校企合作适配性,动态更新适配校企名单,确保有效提高校企对接洽谈成功率。

3.供需对接机制。针对供需适配高的校企,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院校到企业开展现场座谈会,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卡点难点,并在15个工作日内回访,形成工作闭环,切实促成合作。

4.双选推介机制。区人力社保局牵头,联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上半年开展1场产教融合双选推介会,进一步提高供需对接精准度,助力辖区校企双向选择,实现辖区供需内循环,推动辖区院校毕业生就近就业、充分就业。

5.效果评估机制。工作专班办公室定期征集、提炼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供辖区校企学习借鉴。对成效未达预期的目标任务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及时调整完善,形成持续迭代、良性循环的工作长效机制。

(二)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

重点实施产教融合人才供需对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平台打造、实训基地建设、试点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品牌培育八大行动,通过打表推进、定期通报,形成多方联动、闭环落实的责任体系。

1.实施产教融合人才供需对接行动。重点围绕农文旅、工业、商贸等领域的“四上”及潜力企业和辖区中高职院校,调研摸排企业对各层次人才需求、院校优势专业和校企“双师型”教师互派、共建实训基地等情况。工作专班办公室依托产教融合工作平台定期推送、区领导联系服务高校、高校联席会议、产教融合主题沙龙活动、双选推介会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产教供需精准匹配,打通校企壁垒,促进交流合作。区领导每月至少联系服务学校1次;高校联席会议或产教融合主题沙龙活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产教融合双选推介会由区人力社保局牵头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举办1场。(责任部门: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按责任分工)

2.实施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推行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将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纳入大树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5个以上。推广“1+X”证书制度体系,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水平评价证书。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推荐中职学校参加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责任部门: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各园区公司)

3.实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打造行动。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持续推进生物医药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鼓励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新型显示产教联合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联合创建成覆盖主导、支柱、特色优势、“新星”产业领域的综合体12个。(责任部门: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国际生物城公司)

4.实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行动。围绕生物医药、数智经济、高端装备、智慧康养等重点领域,建设市级双基地项目4个以上、中职市级实训基地3个以上、中职市级校企合作示范项目1个以上。支持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二期等在区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重庆工程学院腾讯云大数据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等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责任部门: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经济信息委,渝兴公司)

5.实施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培育行动。围绕巴南区“1246”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结合科技创新“1358”工作体系和“312”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重点组织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取列入市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并争取培育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税务局)

6.实施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深入开展辖区高校创新资源对接产业赋能行动计划,支持高校、地方、企业共建市级及以上的重点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155个以上,其中包括加快推动精密位移测量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与重庆理工大学共建大健康产业学院、纳米医学与核酸药物创新研究中心等。对标全市“5+8”技术创新体系,组织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实施市级及以上重大(重点)科技专项。鼓励辖区链主、重点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解决技术难题,促成高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超20项。按需扩容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创建孵化平台,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责任部门:区科技局、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各园区公司)

7.实施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支持区内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培训基地,指导中职学校开展“数商兴农”等乡村振兴帮扶活动。推动在区高校、中职学校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美术设计、旅游服务等专业优势,在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公益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巴实绿居·我在巴南乡村有间房”等一批乡村振兴项目。(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

8.实施产教融合特色品牌培育行动。打造“渝能人”“机械技师”“巴渝厨匠”3大市级培训与劳务品牌。支持重庆工程学院依托软件信息类专业打造“智能智创”特色品牌;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依托艺术类专业打造“演艺文创”特色品牌;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美容美发专业打造“时尚美业”特色品牌。(责任部门: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落实“一把手”责任。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总目标和阶段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并确定1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联络,确保形成合力,切实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定期评估现行产教融合支持政策的主体参与度、实施效果和示范效应,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迭代升级,为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专班办公室及时跟进产教融合试点工作进展,定期征集、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并在更大范围推广。对成效未达预期的目标任务要适时调整完善。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报告。

附件: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工作专班主要成员名单



产教融合改革试点工作专班主要成员名单


序号

成员单位

责任领导

1

区委组织部

赵福琼

2

区发展改革委

赵娟

3

区教委

潘会明

4

区经济信息委

李宏茂

5

区科技局

徐述

6

区农业农村委

王晓亮

7

区商务委

陈科

8

区财政局

苏毅

9

区人力社保局

朱清宇

10

区文化旅游委

黄净

11

区税务局

李斌

12

渝兴公司

王光祥

13

物流基地公司

曾凡秀

14

数智产业园公司

彭锋

15

国际生物城公司

穆毅

16

大江科创城公司

陈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