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公共文化>老巴县最重庆

从别花山房到海棠溪义渡

2023-11-22
老巴县 最重庆
[大] [中] [小]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出门就爬坡,下船就上坎。”8D魔幻城市重庆,有很多属于它自己的符号,长江索道是其中之一。坐在长江索道上,看奔流向海的大江,看车行如梭的桥都,成为游客到山城的打卡热门。

索道下,曾是老巴县最大的长江渡口,海棠溪义渡,渝黔古道的起点。这个渡的“义”,源于一个叫廖春灜的人。他的家在距海棠溪50余公里的巴县太和场(今巴南区天星寺镇),名叫别花山房,一个别具诗意的巴县老院子。

清道光14年(1834年)盛夏,洪水泛滥。

一起严重的水上事故,让三度出任巴县县令的杨霈焦头烂额,满面愁苦。海棠溪渡口为了多收钱,严重超载,导致渡船倾覆,一船数十人,尽葬鱼腹,上级责问,百姓叹骂。

海棠溪是出城主要干道,随着人流物流的迅猛增长,虽渡船已达8只,是渡口中最多的,但仍满足不了巨大需求。“出储奇、太平两门,渡江抵海棠溪,川、黔往来要道也。城中居民数万,日需米薪杂物数百千,亦多由此道贩运而来,以故伫立唤渡者,踵止相接。”(向楚编《巴县志》载)

况且,此事发生前,违规超载已发多起,而舟工趁火打劫,船费上涨数倍,一时民怨沸腾。

杨霈想彻底改变现状,但衙门又拿不出钱来。于是设宴“大会绅耆,规设义渡”,募捐钱款。

正在筹款艰难时,县绅廖春瀛站了出来。他和兄弟廖春溶遵先父廖尧勋遗嘱,捐出年收入田租357石谷子的田地,时值9288两银子,后又追加银子4712两,凑成1.4万两。

海棠溪义渡成立时,添置了36艘木船,建造管理官房6间,成了重庆最大的义渡。由于收租难以维持运营,于是将20艘做客船,免费载人,16艘做货船,略收费用,填补不足。

经3月筹备,次年四月初二开船渡人,渡口两岸“庶众欢而真武笑,山河秀而天地清,云飞川媚,巴歌渝舞,士女皆出,堤如人海”,一片欢腾。

为了表彰廖氏兄弟,杨县令拟把义渡命名为“廖氏义渡”。但遭到廖氏兄弟拒绝,仍称“海棠溪义渡”。清末梅际郇曾诗《题海棠溪义渡》“溱洧乘舆惠政传,坐令习坎变通川。骚人若有江南兴,不损杖头沽酒钱”。如今,望龙门巷内还有“重庆市廖氏捐助教养事业资产保管委员会”石碑遗迹,以纪念当时捐赠之举。

沿着渝黔古道,在晨光中从海棠溪义渡,一路向南,经黄桷桠、长生桥、永兴场(今巴南区惠民街道),夕阳西下,来到太和场。

距海棠溪50公里左右的太和场,成为旅客一天劳累的停歇处,也成为了重要商贾云集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廖氏先祖廖朝忠在“湖广填四川”中,携家由湖南迁此。

夕阳古道上,石桥沟﹑黄门子、花房子、石坝屋基、别花山房、坝子、祠堂、桂香村、柏树湾、石河、芙蓉庄、水鸭凼等老院子一路铺陈,善于经商的廖氏家族,在这里建成规模宏大的廖氏民居群,述说着辉煌岁月,隐含着义举密码。

“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别花山房,就是廖春灜、廖春溶兄弟的家。

这是一所有湖光山色的江南别院,也是带皇家规制的巴渝庄园,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近3000平方米,坐东向西,按中轴线布局,一应俱全。别花山房最为特色是“斜门正道”,大门外框门是斜的,表达廖姓字形,内框门是正的,教育子孙为人走正道。

院中随处可听读书声。清代书画名家龚晴皋,退隐后就受邀为廖氏私塾教师,《巴县志》载“龚有融题别花山房,盖有融课乡贤廖春瀛处也”。如今院内多处可见晴皋石题。

在这里,读书是第一要事。“读书当明理,勿专以科名为要......首事不时考核酌于奖赏。”

“中举给银一百两;进士给银二百两;翰林给银三百两……”

廖春瀛曾任过邛州学正训导(教育官员),三年后他遂辞官还乡,设馆办学。“招时乡里颖异之士,以道义文学切磨之,善诱乐育,多所成就”。编修黄钟音、进士邹峄、举人岑克纯、张载谦等均出自其门下。读书,让廖氏渐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传承着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优秀品行。

海棠溪的义渡,源自这里,一切不言自义。

海棠溪义渡由巴县乡绅管理,廖家子孙也成了义渡的守护者。1872年,官员曾撤消义渡“略取渡资,以便行客”,规定过江一人收钱四文,廖氏后人看义举受损,愤起控诉,直到都察院回复“海棠义渡,仍照旧章。”其间,吴光裕等人不断加入捐赠。

10多个的义渡也在老巴县的长江两边渐次铺开。

渡头溪义渡,清中叶,西彭乡士绅募资设立。龟亭溪义渡,民国十二年,跳磴乡济米会捐置小船,洪水时雇寺中道人推渡。鱼洞义渡,乾隆年间,当地人穆逊庵捐田租十多石,设立义渡,名为穆舍渡。1927年,张姓县人又捐两艘小船。大渡口义渡,清道光时,马王乡绅募捐购置田业一股,年租二十余石,置船两艘,雇人推渡。李家沱义渡,道光19年(1839年),乡人捐田租20多石和千两银子,购置渡船两艘。猪肠子义渡,乡人集资,置小船一艘,枯水时雇人推渡鹤皋岩(即现鹅公岩)。木洞义渡,乾隆时期,乡人捐出田租40石,成立广济义渡会。购船四艘,在河岔摆渡。1930年,木洞民间慈善机构成立官渡口义渡会,专事木洞长寿间交通。

在嘉陵江畔,设立了龙溪河、张家溪、柳家溪等义渡。

如今,海棠溪义渡已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变成了市民休闲的“海棠烟雨”公园。作为首批“巴县老院子”的别花山房,也重新修缮“再生”,在巴渝民宿界里火出了圈儿。

从别花山房到海棠溪,从大山走向大江,行人在巴山蜀水的路上,步履匆匆,从未停歇。在那条路上,写满着老巴县的积德行善等人间大义,前承后继,生生不息。

义渡,也一直在心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