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关于区人大十九届第三次会议第250号建议的复函

2023-06-12
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大] [中] [小]

邱献锋代表:

区第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引导协调和激励促进社会组织参加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50号)收悉经与区民政局、区城乡一体中心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关于统筹指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

巴南区不断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

(一)加强政策创制。是制定《重庆市巴南区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实施方案》,明确按照基础年、攻坚年、提升年三个阶段,分类推进、整体实施三社联动工作,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完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按照构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要求,先后出台《巴南区政府购买和资助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巴南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巴南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为五社联动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健全保障机制。一是统筹推进机制,为联动提供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民政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社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后并入城乡社区治理领导小组),镇街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分层级抓好工作落实。二是统筹财力投入,为五社联动提供经费保障。将村工作经费、人员报酬和培训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设立社会治理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工作开展。

(三)建立联动机制。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五社联动推进情况,研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任务要求,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推进整体合力。二是镇街建立由政府、社会组织特别是民办社工机构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辖区范围内的服务规划、信息联通、服务反馈等问题。三是村级建立由党组织、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特别是民办社工机构、民代表和社工人才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民办社工机构专业社工引领本土社工的督导作用,吸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共同对村的重要事项进行提、仪、决、评,通过联席会议、联通信息、联动服务等方式,整合城乡社区服务力量,共享服务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

二、关于调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的建议

巴南区积极搭建社会组织与乡村振兴参与平台选树优秀社会组织和知名公益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一)夯实工作平台。一是完善组织构架。依托村委会换届选举,选齐配强村干部和两委成员,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以四统一五公开为主线的村务公开,不断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二是健全基础设施。采取分级投入、落实政策、整合资源、共驻共建四种方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7亿余元,建成投用198个村便民服务中心、344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三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各村党员、热心村民、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企业及社会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四是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阵地。采取校地联建,在重庆理工大学、巴南区委党校挂牌设立区级社会工作实习(训)基地,依托镇街社会事务办(民政办)、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工作实习(训)站点全覆盖。

打造社会组织公益品牌。引导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活动。动员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聚焦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发展品牌。动员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品牌。动员引导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聚焦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巡访关爱、促进矛盾调解、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培育文明乡风等,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品牌。通过打造具有可持续性和影响力的公益品牌,动员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探索有效参与机制,抓点带面发挥好引领作用。

开展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制发《关于举办2023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的通知》组织动员有条件、有实力的社会组织结合党建引领·百村振兴行动,针对重点帮扶村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对接活动,集中优势资源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信息联动。利用巴南日报、巴南电视台、看巴南APP、村务公开栏、社工机构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和平台,通过设立专版、专题报道等方式,构建多渠道、广覆盖的舆论宣传网络。完善信息收集、反馈、调处联动机制,推动村委会、社会组织、社工人才、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村民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学校和行政村、社工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关于规范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积极减负增效,切实规范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乡村振兴。

(一)培育多元化社会组织。一是强化社会组织本地化。结合民办社工机构增量计划,登记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60个,其中培育以公益目标为导向的民办社工机构11个。二是推动社会组织社区化,提升服务治理能力。按照外引为辅、内生为主的思路,注重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备案腰鼓队、坝坝舞队、书画队等服务社区社会组织2667个,区财政补助每个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年度活动经费2000元,培育其发展壮大。

(二)健全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实施区、镇街、村三级孵化网络建设,形成区级重点孵化枢纽型、支持型、示范型社会组织,镇(街道)级由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牵引培育多元化的社区社会组织,村级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平台的运作机制,带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一是设立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个,采取政府支持、专业运作、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模式,公开招募、系统培育和扶持处于成长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入驻,年入驻孵化社会组织5个以上。二是建立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双轨备案制度,建成336个镇街、村社区社会组织备案中心(站),形成以民政部门为主导、镇街为主体、村委会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模式和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相互协调、运转高效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开展减负增效。一是区政府出台城乡社区减负七条规定。从规范考核评比、精简挂牌和机构、严格控制会议、精简报表台帐、整合网络平台、严格印章使用管理和规范制度入手,规范村事务,推进城乡社区职能归位。二是建立健全村事务准入制度。厘清部门与村关系,明确部门权力与村自治权力界限,梳理归并村事务30项纳入《村(社区)事务规范目录》。明确《村(社区)事务规范目录》以外的事务严格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三是剥离政府包揽和直接从事的社会管理事务,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具体社会事务、微观经济调节职能以及专业服务职能转移、委托给具有响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结合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同步检查了社会组织乡村振兴、非营利监管、分支机构、涉企收费等内容,督促社会组织严格依法依规、依章程办事,暂未发现区级社会组织存在乱收费、乱评比、违规募捐等行为。

以上答复意见已经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左川审定,对此有何意见,请填写在《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办理结果答复函回执》(已随本复函寄出)上,通过邮局寄送或传真反馈至我单位,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69日               

(联系人:郑友巧联系电话:189960865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