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构建“五链融合”新体系 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以来,巴南区深入实施生物医药产才融合工程,不断加大科研开发、人才激励力度,并与市级政策实现叠加,不断夯实产才融合“五链条”,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下坚实基础。
培育“创新链”,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巴南区以生物药为核心,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构建“1+3+N”特色产业体系,聚焦产业重点难点课题,累计实施科技攻关项目30余个,获得国家、市区级专项资金支持超1亿元。此外,巴南区还推动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打造全市首个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
壮大“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一方面,巴南区积极向上争取支持,获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创新集群”四张“国家名片”。另一方面,编制出台《重庆国际生物城片区总体规划》等,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建设10万平方米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中心和50万平方米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形成全市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盘活“资金链”,打造金融服务新高地。巴南区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群”,对企业可发放最长超过10年期的贷款。不仅在全市率先出台首个区县生物医药专项政策,创新推出“医药研发贷”,设立了1亿元的专项资金。还每年投入200万元分批次对园区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激活“人才链”,打造聚才汇智新高地。巴南区实施“‘巴’方来才·‘南’得有你”人才品牌工程,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市级海智工作站1个,培育创新创业团队50余个,不断增强人才平台凝聚作用。同时,深化重庆国际生物城与国内外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力度,常态化举办专业论坛等,为产业发展凝智聚力。
做优“服务链”,打造产业生态新高地。巴南区不断健全高效服务体系,构建了“1+N”服务体系,即1名园区领导和1名人才服务专员共同联系3~5家企业,着力解决好人才住房、看病等系列现实问题。不仅如此,还建成24小时智能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实现“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随时办、网上办”。还建设高峰湖公园、生物城小学等,不断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
巴南区在大力推进产才融合中,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构筑了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1.2万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0余名、博士研究生200余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