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政策解读
近日,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巴南区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巴南府办发〔2025〕18号,以下简称《任务清单》),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重庆市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按照区政府有关工作安排,积极承接落实市级部署、等高对接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任务清单》,着力破解制约经营主体设立、经营、发展的困难问题,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主要内容
《任务清单》围绕市级九大专项行动,细化提出2025年度区级贯彻落实举措167条,并明确区级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一是对标先进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等10项指标,提出用地规划许可证“免申即领”、开展船舶“不停运办证”改革等优化措施51条。
二是提升政务环境专项行动。围绕全面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全面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等方面,提出升级政务服务“川渝通办”、推动政策直达快享等优化措施14条。
三是提升法治环境专项行动。围绕深入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涉企执法监督、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实施“综合查一次”、推行“非现场检查”等优化措施26条。
四是提升市场环境专项行动。围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破除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推动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等方面,提出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完善招标投标全流程管理等优化措施13条。
五是提升创新环境专项行动。围绕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健全高素质人才梯次引育体系等方面,提出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培育科技服务业重点项目(平台)等优化措施16条。
六是提升要素保障环境专项行动。围绕强化用地保障、压减物流成本、加强劳动力供给、完善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16条。
七是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专项行动。围绕加强政府守信践诺、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等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合同履约监管机制、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一次办”等优化措施11条。
八是助企暖企护航成长专项行动。围绕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服务机制、常态化做好涉企服务、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等方面,提出健全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开展欠款清理专项整治等优化措施10条。
九是正面典型推广和反面典型通报专项行动。围绕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开展反面典型归集通报、常态化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等方面,提出强化典型培树、整治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等优化措施10条。
三、涉及的关键词、专业名词解释
一件事一次办:是指将企业和群众需要到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办理的事项,特别是需到多个部门、需经多个环节办理的事项,经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成为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
“三零”“三省”:“三零”是指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省”是指省力、省时和省钱。
柔性执法三清单:是指在行政执法中推行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和“不予行政强制”三类事项清单。
综合查一次:聚焦在镇街多发、社会关注、群众关切领域的常见执法场景,对相关执法事项进行“一件事”集成,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四、核心问答
1.问: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答:坚持以服务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支高素质帮办代办队伍——巴心帮帮团,梳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标准化服务清单,编制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手册,为大厅办事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为重点企业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政务服务上门办、流动办、全程帮代办,打造流动的政务服务办事大厅。
2.问: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的重点是什么?
答: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市、区县两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3.问:在深入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各区级执法部门按照《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编制年度检查计划,向社会公开并纳入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以及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管理,按照涉企“综合查一次”有关要求,建立优化“综合查一次”响应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实现全面精准监管。构建“包容审慎、无事不扰”的行政执法新模式,积极推行以远程监管等为特征的“非现场检查”,深入打造“信用+执法”涉企“综合查一次”检查综合场景,充分运用评价赋能行政执法。
4.问: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重点聚焦于解决企业群众哪些方面的突出问题?
答:按照《损害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监督,认真开展问题核查。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深入整治违规执法司法、违规收费、“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严肃查处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把政商关系污染成利益关系等行为。
5.问:如何保护涉案民企合法权益?
答:全面查清资金流向,准确判定资产性质,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追缴涉案资产,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简化资金返还流程,依法及时返还权属关系明确且无争议的受害企业财产。全面梳理采取扣押、冻结涉案资金账户的涉企案件,实现涉企案件违规扣押冻结突出问题的常态长治。规范涉企产权强制性措施,坚决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