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0-00127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办发〔2020〕40号
  • [ 主题分类 ]
  • 国内贸易(含供销)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政府办公室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0-04-26
  • [ 发布日期 ]
  • 2020-04-26

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巴南府办发〔202040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巴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巴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47


巴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近年来,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领域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在优化经济结构、引导产业升级、扩大消费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电子商务创新产业集群,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9〕1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电子商务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到2022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5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及结算实现1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壮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引进1—2家电商龙头企业,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区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建设区域营运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及研发中心。支持宗申“创新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线上打造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线下打造工业设计产业园,建设工业设计运营中心,提供专业的工业设计生态链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运营带资源齿轮转动,搭建巴南工业设计基础生态体系。通过工业设计产业园的运营,以销定产,带动巴南产业设计,提升品牌区域内的形象。抓好京东商事创新示范园建设,利用大数据筛选成长性好的优质商家集群注册并代理商务事务,力争入驻商事主体数量达到800家以上。依托重庆农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区级农村电商平台。积极支持国际生物城建立生物医药电商平台,打造全市生物医药集聚区。积极对接第三方电商平台公司,整合国际生物城现有服装企业,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一键式”发布,从而实现全网式营销。支持网商(微商)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培育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网商(微商)50家以上、1000万元以上的网商(微商)20家以上。

(二)加强电子商务产品生产培育。推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玛格家居、品智家居等企业加快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模式创新应用,围绕用户需求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引导刘家四合胡豆制作、巴南茶叶制作、周氏传统木作、重庆树叶制作等传统工艺探索传统手工艺+新媒体”宣传销售模式,开通集项目展示、作品销售、私人定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销售平台,研发和生产独具巴渝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依托特色粮油、精品果蔬、品牌茶叶、生态渔业等支柱产业,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技创新等手段,培育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品牌。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销售。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培育25个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2—3个“拳头”网销农产品。

(三)引导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在旅游、住宿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推行服务在线化,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建成1个区级农产品展示中心,带动全区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支持京东、阿里等线上龙头企业发展线下体验店,鼓励凤梧等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创新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发展等为特征的零售新模式新业态。推行华南城、铠恩国际、西部汽车城、协信汽车公园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O2O专业市场。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制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方案,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比重。在京东、淘宝、供销e家、邮乐网等开设巴南特产馆,培育巴南食尚、巴食荟、幼鲜通、巴驿农品、邮乐小店等微信商城,大力推进巴南农特产品线上营运,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打造“巴之源”等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为巴南农特产品积极做好推介。依托全市统一的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建成203个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商服务站),培育203个信息员,力争建成10个村级电商网点。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支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区邮政公司在物流运输方面的优势,整合有关快递物流资源,依托区级电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一条通畅城乡的电商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每日开通覆盖全区各镇街、撤并乡镇的“三定”(定点、定时、定线路)、“两统”(统一运价、统一配送)快递物流班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运营功能,实现城到村、村到城的每日达。

(五)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B保建设,完善有关功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进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南彭B保。整合智能分拣线、货架及叉车等设备,建设B保跨境电商智能仓。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分拨仓,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设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和直销中心。

(六)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经济。依托阿里等打造覆盖城市商圈、特色商街、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等商业聚集区的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整合商务领域数据信息,进行跨领域、跨业务关联分析,为商务领域的精细管理、智能发展、服务支撑和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创建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推进A级景区视频监测系统提档升级及客流数据对接工作。依托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融资租赁、产需对接、方案供给等服务。建设覆盖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远程影像会诊平台。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电子商务数据统计、分析、运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区政府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区长任协调小组组长,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商务工作的副主任和区商务委主要负责人任协调小组副组长,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统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局、区供销社、区市场监管局、物流基地公司、国际生物城公司、区邮政公司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委,区商务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相关日常工作。

(二)实施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建设集学生实习、就业和创业于一体的电商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和企业人才招聘。引导广大青年、妇女、返乡农民工、在校学生等利用电商创业,增加电商经营主体数量。

进一步发挥高校、民间智库、社会培训组织、平台企业的优势,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体系,探索常态化、项目制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

(三)健全物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引进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企业在区建设快件处理中心、区域性集散分拨中心。优化电子商务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云仓、共享仓库等管理规范、自动化水平高的电子商务公共仓储,推进仓配一体化。整合完善城乡快递物流网络,建设快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以快递实体门店、智能快件箱等为载体的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推进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加工区的冷藏保温仓储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电子商务集配中心和农产品主产地田间市场。

(四)做好数据统计。认真抓好重点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做到应统尽统。通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第三方机构,逐步建立电子商务统计体系,规范统计口径,建立统计数据库。落实国家互联网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做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数据监控,提高电子商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五)营造市场环境。全面贯彻《电子商务法》,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规律的治理机制与监管体系。推进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查处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电子商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政企合作,掌握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状况,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网上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网上支付安全,保障用户信息和资源信息安全。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

附件:巴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附件

巴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目标

任务

主要举措

责任单位

一、壮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1.引进1-2家电商龙头企业,努力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物流基地公司

2.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区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建设区域营运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及研发中心。

区招商投资局、物流基地公司、区商务委

3.支持宗申“创新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线上打造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线下打造工业设计产业园,建设工业设计运营中心,提供专业的工业设计生态链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运营带资源齿轮转动,搭建巴南工业设计基础生态体系。通过工业设计产业园的运营,以销定产,带动巴南产业设计,提升品牌区域内的形象。

区经济信息委

4.抓好商事创新示范园建设,利用大数据筛选成长性好的优质商家集群注册并代理商务事务,力争入驻商事主体数量达到800家以上。

物流基地公司、区市场监管局

5.依托重庆农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区级农村电商平台。

区供销社

6.积极支持园区企业建立生物医药电商平台,并以此为重要支撑,打造全市生物医药集聚区。

国际生物城公司

7.积极对接第三方电商平台公司,整合生物城现有服装企业,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一键式”发布,从而实现全网式营销。

国际生物城公司

8.支持网商(微商)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培育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网商(微商)50家以上、1000万元以上的网商(微商)20家以上。

区商务委

二、加强电子商务产品生产培育

9.推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玛格家居、品智家居等企业加快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模式创新应用,围绕用户需求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区经济信息委

10.引导刘家四合胡豆制作、巴南茶叶制作、周氏传统木作、重庆树叶制作等传统工艺探索“传统手工艺+新媒体”宣传销售模式,开通集项目展示、作品销售、私人定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销售平台,研发和生产独具巴渝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区文化旅游委

11.依托特色粮油、精品果蔬、品牌茶叶、生态渔业等支柱产业,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技创新等手段,培育一批有知名度、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品牌。

区农业农村委

12.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销售。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培育25个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2-3个“拳头”网销农产品。

区农业农村委

三、引导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

13.在旅游、住宿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推行服务在线化,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

区文化旅游委

14.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建成1个区级农产品展示中心,带动全区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

区农业农村委

15.支持京东、阿里等线上龙头企业发展线下体验店,鼓励凤梧等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创新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发展等为特征的零售新模式新业态。

区商务委

16.推行华南城、铠恩国际、西部汽车城、协信汽车公园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O2O专业市场。

区商务委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17.制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方案,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比重。

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社

18.在京东、淘宝、供销e家、邮乐网等开设巴南特产馆,培育巴南食尚、巴食荟、幼鲜通、巴驿农品、邮乐小店等微信商城,大力推进巴南农特产品线上营运,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区供销社、区商务委、区邮政公司

19.培育打造“巴之源”等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为巴南农特产品积极做好推介。

区供销社

20.依托全市统一的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建成203个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商服务站),培育203个信息员,力争建成10个村级电商网点。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支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社、区邮政公司

21.充分发挥区邮政公司在物流运输方面的优势,整合有关快递物流资源,依托区级电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一条通畅城乡的电商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每日开通覆盖全区各镇街、撤并乡镇的“三定”(定点、定时、定线路)、“两统”(统一运价、统一配送)快递物流班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运营功能,实现城到村、村到城的每日达。

区邮政公司

五、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22.力争引进3-5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南彭B保。

物流基地公司

23.整合智能分拣线、货架及叉车等设备,建设B保跨境电商智能仓。

物流基地公司

24.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分拨仓1个。

物流基地公司

25.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设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和直销中心。

区商务委、物流基地公司

六、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经济

26.依托阿里等打造覆盖城市商圈、特色商街、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等商业聚集区的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整合商务领域数据信息,进行跨领域、跨业务关联分析,为商务领域的精细管理、智能发展、服务支撑和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

区商务委

27.创建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推进A级景区视频监测系统提档升级及客流数据对接工作。

区文化旅游委

28.依托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融资租赁、产需对接、方案供给等服务。

区经济信息委

29.建设覆盖18家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远程影像会诊平台。

区卫生健康委

30.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电子商务数据统计、分析、运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区商务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