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 索引号 ]
  • 11500113009307156W/2022-00186
  • [ 发文字号 ]
  • 巴南府发〔2022〕37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巴南区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2-08-08
  • [ 发布日期 ]
  • 2022-08-08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南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有关单位:

现将《巴南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2022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巴南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

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为全面贯彻市政府《关于印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渝府发〔2022〕34号)精神,进一步明确巴南区“十四五”时期产业绿色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发挥区域优势,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全区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夯实绿色发展园区载体,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强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促进节能减碳协同增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分步有序推动。到2025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4.5%和15%,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1.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实施建材、有色、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专项行动。严格节能审查制度,突出能耗总量弹性管理,切实保障能效水平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项目用能空间。强化节能监察,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推动存量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持续降低。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支持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到2025年,全区重点工业行业建成产能单位产品能耗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有关镇街和区属国有公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低碳转型重点技术和装备

节能减碳项目:鼓励各园区公司或有条件的企业合理布局分布式能源或屋顶光伏;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探索在新建项目中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提速惠科金渝、恒安纸业、美利信科技等重点用能企业大功率电机、风机等通用机械设备能效提升;加快节能窑炉、富氧熔炼、温变换炉等节能工艺技术普。

综合利用项目:推广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重点支持余热余压发电和余气供热综合利用。



2.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开展源头控制与过程削减协同,针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艺环节,研发推广减污工艺和设备,开展应用示范。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采取先进适用的清洁化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应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加大国家、市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目录中先进工艺和技术的推广,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关键工艺节能诊断,创建一批节能标杆。全面推动存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积极争取市级清洁化免费诊断指标,到2025年实现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自愿性清洁诊断企业80家,节能型示范标杆企业3家,重点行业化学需氧量减排3301.03吨,氨氮减排120.91吨,氮氧化物减排513.8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230.5吨。(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科技局、有关镇街、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清洁生产重点推广技术目录

原材料替代项目:推进产品原辅材料无害化替代,减少含汞、六价铬、铅、镉、砷、氰化物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推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粘胶剂、清洗剂等在涂装、印刷等环节应用。



3.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开展钛石膏、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建材等行业精准对接。在符合环保安全前提下,引导实施工业窑炉、垃圾发电企业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等项目。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强化计划用水限额管理,持续推动重点领域节水技术改造,重点支持循环冷却水、生产废水、中水回用等资源化利用项目,探索企业间水资源共享和水资源梯级利用,积极推动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对标,打造一批节水型示范标杆企业。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节水型示范标杆企业18家。(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

综合利用重点项目:1.推动钛业石膏资源化利用深加工项目,通过工艺调节和实用性不含铁硫酸钙分离工艺,生产环保型建材(白石膏)。2.引导烧结砖瓦企业、垃圾发电企业在垃圾发电、工业固废、污泥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力度。3.支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二氧化碳在碳洁强效环保气体清洁剂、二氧化碳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联产等领域的技术开放和运用。4.积极推动各园区公司和企业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4.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绿色制造。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升级改造。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加工制造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精准协同,促进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发展,形成数字化低碳生产方式。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行业企业能源中心建设,实现能源消耗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构建覆盖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大数据发展局、有关镇街、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

5.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打造“1+3+N”产业链,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构建完善的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药全产业链。打造全要素创新链,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为核心,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平台,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打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的全要素创新链。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推动医药生产企业加大节能减排、三废治理力度,提升国际生物城环境治理能力,完善污水管网、固废集中处理、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等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国际生物城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6.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产业。推动现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提升现有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水平,支持整车企业和关键总成企业吸纳在区中小企业开展新能源智能网联零部件技术攻关。加大培育和引进电池、电芯、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推动智能座舱、智能泊车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相关电子产品发展。加快形成氢能利用场景,加快推动绿氢示范产业园建设,并以氢燃料电池为切入打造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量25万辆以上。(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大江科创城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7.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节能降耗等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植入渗透,以新型显示为核心,不断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和在绿色发展中的供给能力。支持液晶面板企业研发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开展节能认证。推动物联网企业、智能仪器仪表企业与半导体领域企业深化合作,在环境监测用先进传感器产品(组件)、智能工控系统以及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积极探索。(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数智产业园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8.聚焦大数据软件产业。积极引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构建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数字模型。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软件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构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推进数据中心能效全面提升,加强新建数据中心节能审查,强化规划布局与周边余热/冷资源协同,推进落实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目录产品在新建数据中心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经验、知识和方法的显性化、数字化和系统化,探索引导绿色技术软件产品开发,培育发展场景化、模块化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数智产业园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9.聚焦装配式建筑及建筑新材料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在绿色建筑中推广成熟装配式技术应用,通过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推动实施绿色建造。力争到2022年底我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到2025年达到50%。将现代建筑产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强化土地、财政、投资等要素保障,打造现代建筑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技术研发、设计及全过程咨询、检测服务、部品部件生产、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根据《重庆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惠民智慧总部新城打造以智能化和大数据服务、设计咨询、研发检测、智能运维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建筑产业园。鼓励辖区1-2家综合实力强、资产规模大、社会信誉好的大型装配式建筑产业企业打造集科研、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并重点培育国家级现代建筑产业基地。提高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扶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加大绿色环保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实现到2025年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达到70%,到2030年提高到80%。(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土储中心、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关镇街、有关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0.聚焦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推动通机、电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加强产品整体设计,植入先进传感器、功率器件、通信模块等部件,提升产品能效水平。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引进一批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在烟气脱硫脱硝、VOC深度治理、高浓高难度污水治理、垃圾储运及渗滤液处理设备、余热余压系统集成等开展技术研发和成套设备制造。探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程+产品+服务总包能力,推动“城市大管家”示范项目落地,创建一批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企业。支持企业研发汽车、航天等产业节能环保首台套设备,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突破。(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大数据发展局、数智产业园公司、大江科创城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节能环保产业项目

1.推动宗申动力、弘愿工具等通用机械制造企业加大现有产品的迭代提升和绿色产品的设计研发,对标国家能效和绿色制造标准,打造一批能效之星和绿色设计产品。2.推进中标环保、德瑞洁能、上奇创等企业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在清洁生产、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余热余压装备制造和研发上加大投入。3.依托中标环保等企业,加快智慧油烟、智慧环保等领域应用推广。4.支持耐德山花加大垃圾收储、环卫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和制造,引导有条件的机械制造类企业向一体化环保设备、智能环卫装备制造转型发展。5.推动“城市大管家”示范项目建设。6.支持理工清研、宗申航发、大江智防等企业在汽车、航天等领域首台套设备研发。



11.聚焦场景开放与应用。积极争取车联网先导区和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场景项目和资金,加快完善充(换)电、加氢(综合能源站)、车路协同等设施体系,探索推广换电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鼓励区属国有平台公司、重点企业新建光伏、风电、分布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结合城市、园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实施,制定全区节能降碳工程重点项目表,全面开放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装备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1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扎实开展撂荒地核查利用工作,切实优化种植结构,落实耕地轮作休耕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以“七化”建设标准良田为主攻方向,坚持“四改”原则,坚持整村整镇整片推进,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重点实施以土地平整工程为主的小改大、陡改缓、坡改梯,实现地块规整、宜机宜耕;重点解决田间灌溉排水系统,实现能灌能排,减少串排串灌;重点改善田块互联互通,实现农机下田、穿梭自如;注重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按照“谁用谁建、先建后补、差额自筹”的原则,支持规模化开展农田宜机化示范改造。推广水肥一体及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力争到2025年,我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17。(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科技局、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到2025年耕地质量不下降。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肥、绿肥栽培等化肥减量重点技术和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药减量重点技术,到2025年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规模种植户测土施肥采样全覆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0%和43%以上,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1年分别减少1%以上。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形成以秸秆直接还田肥料化为主,多途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到2025年实现主要农作物直接还田比例达到6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同时加大巡查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露天焚烧秸秆行为。积极推动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加快节水节料,环境控制等设施装备升级,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养殖场,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农用地膜的监测及回收利用,推进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工作。(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供销社、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动能。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突出“绿色、安全、优质和可持续发展”导向,规范生产标准,严格监管流程,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加强“两品一标”(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重点建设“二圣梨”“石滩大米”“月亮湾生态鱼”“乌皮樱桃”“接龙蜜柚”等地标农产品品牌。着力塑强区域公用品牌,以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引领,积极推进区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推广应用一批绿色有机农业标准生产技术,建立完善区域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姜家黑”“石滩大米”“接龙蜜柚”“二圣梨”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相关标准。推行产地准出和可追溯管理,加快建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制度衔接机制。严格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执法监督和市场监管,切实保护长江重庆(巴南)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加快智慧农业和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与科研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绿色农业科技研发及转化落地。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和宗申集团、芸中鹰等区内制造企业,加快推进智慧农机研究院建设,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广绿色节能山地农机及技术。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绿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用好“巴巴实企业服务平台”、农林水基础平台等涉农大数据平台,促进城乡数字化融合。推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完善产业链建设,实现园区内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60%以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争创巴南区(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石滩镇绿色稻米国家级产业强镇建设,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水利局、区科技局、物流基地公司、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服务业绿色低碳升级

16.持续推进绿色交通物流。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加快搭建专业市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绿色货运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业绿色化水平。推动运输装备绿色发展,推广使用电、LNG等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推进新能源运输工具规模化应用,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运输装备的节能减排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持续推进老旧营运货车治理工作,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严格落实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有关要求,推动I/M制度落实,加大M站建设力度。调整运输结构,制定实施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商务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物流基地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快推进绿色健康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示范建设,到2025年,区级医疗机构成功创建智慧医院两家、互联网医院四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高新技术,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以云HIS、云LIS、云PACS等为基础的“互联网+智慧协同”助医应用体系;以互联网诊疗、智慧云药房、医后付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惠民应用体系,以综合监管、绩效考核、应急指挥调度等为核心的“互联网+智慧监管”辅政应用体系。实现惠民、助医、辅政的多应用场景,服务于公众、服务于医疗、服务于管理,助推智慧卫生和绿色健康的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区大数据发展局配合。)



专栏: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

根据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序时推进平台建设进度。2022年完成平台数据中心机房搭建。建设内容包括:中心机房基础建设、信息安全三级等保、多网接入汇聚、虚拟化等;2023年完成基层卫生云中心平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云标准管理平台、云运维管理平台、云对外服务平台、云协同应用平台、云HIS、云LIS、云PACS、云EMR、云公卫、云家签、统一支付平台等;2024年完成区域互联网服务中心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健康巴南APP、互联网诊疗服务、智慧云药房、医后付、商保理赔平台等;2025年完成综合监管中心和医共体管理中心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人财物管理系统、药品供应链管理、耗材供应链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系统、智慧卫生监管中心、绩效考核系统、医防融合管理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



18.着力发展绿色文旅。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依托我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以西流沱融汇滨江旅游区为核心,依托江景线构建滨江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带;以木洞“一镇两岛”为依托,打造长江生态岛链都市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以天平山、圣灯山、双寨山、樵坪山等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按照绿色发展原则,推进云林天乡、迎龙峡、白象山片区旅游项目升级,争取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处。坚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准则,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模式,引导文旅消费转型,营造吃住行游购娱绿色业态,促进有条件的景区、民宿、酒店等转型升级,减少一次性物品及塑料制品使用,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将环境评估作为必要条件;鼓励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按照无废景区标准打造新景区、改造老景区,提高无废景区占比,配合生态环境局,力争到2025年在我区创建无废景区3处。(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乡一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园区

19.布局绿色生态产业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整合聚焦创新要素,推动数智产业园S标准分区和Q分区绿色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对标《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布局一批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类企业。探索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企业生成模式,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环境监测、清洁化验证、碳足迹追踪等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全流程服务体系,力争孵化一批重点科技型绿色制造企业和服务类企业。紧盯国内外头部企业、知名机构和中央企业,积极争取在区设立绿色技术领域高端研发机构,进一步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园市场创新主体规模。(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数智产业园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循环产业链、推动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促进园内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实现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和废物协同处置,不断延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各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数智产业园、国际生物城完成循环化改造,建成循环化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国际生物城公司、数智产业园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1.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区域制定产业园区单位投入产出强度指标体系。开展产业园区区域节能评价、土地监测统计与专项评价、工业用地专项评价工作。加大花溪、金竹等区域工业企业用地再开发力度,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允许存量工业用地与仓储、研发、商办等功能混合利用。优先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到2025年,产业园区投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提升至90亿元/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培育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积极倡导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绿色园区行”专题活动,探索建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绿色供应链“标杆”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对标行业绿色发展先进水平,打造一批绿色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创建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开发一批绿色设计产品。到2025年,创建“专精特新”企业120家、“小巨人”企业30家、工业设计中心25家,培育“绿色标杆”企业20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2个。(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23.强化组织领导。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指导和统筹好产业绿色发展工作,强化各级领导培训,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加强工作谋划、跟踪评估,协调解决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领导,不断细化工作举措,加强工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有关区级部门、镇街和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强化科技赋能。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目标,围绕强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各园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关键支撑平台作用,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探索实施“研究院+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四方绿色建材研究院、智慧农机研究院落地,促进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能研理工、高洁绿色机械制设备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开发研究,孵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深化科技企业创新驱动。编制《巴南区科学技术进步路线图》,分类找准、补齐创新链条,围绕生命科技、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深入推进绿色技术攻关。高质量建设环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建设,开展辖区高校绿色创新资源对接产业赋能行动。支持宗申等企业积极参与全市氢能源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产品规模化投市应用。(区科技局牵头,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有关镇街和区属国有公司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5.强化金融赋能。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绿色金融定向支持工具和专项配套金融产品,引导产业减污降碳,有效促进金融资产绿色化。全盘发挥金融配置功能,加大金融支持绿色技术。着力支持一批前沿性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项目,推动一批引领性、重大性的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对风电、光伏发电、水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金融支持。全力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相适配的金融产品体系。探索并购融资、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责任单位:人行巴南中心支行、巴南银保监分局、区金融发展中心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属国有公司、有关金融机构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强化招商赋能。牢固树立绿色招商理念,聚焦生物医药、新型电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新兴产业,制订“产业链招商图谱”,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建立完善招商引荐奖励制度,激发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积极性。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强化招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能耗评估,严格准入、优化增量,提高招商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局牵头,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强化政策赋能。落实好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反向约束作用,促使市场主体主动减排,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分类制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在政府采购文件中明确绿色低碳要求,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研究制定区级产业绿色发展政策超市,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水效提升、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和组织方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绿色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能源消费价格调节机制,运用好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政策措施。推动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在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域全覆盖,加强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和日常监管,坚持资金投入与政策规划、工作任务相衔接,强化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评价。(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