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巴南动态

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

2021-07-28
巴南融媒体中心
[大] [中] [小]

今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区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改革创新引领、生态环境优化的农村项目,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融合,加快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聚集区,让农民搭上乡村振兴的致富“快车”。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在产业发展中充实“钱袋子”

“稻田里养鱼虾,把水稻多方利用,确实收益不少!”日前,家住接龙镇马路村的周勇德乐呵呵地说。去年开始,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水稻田里养殖了鱼和虾,除去水稻收益外,鱼虾还能卖钱,这样算下来,比往年增收不少。

据介绍,今年来,我区坚持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千方百计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示范推广“稻+N”稻田生态种养1.63万亩,将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改为“水稻+养殖”同步发展,让老百姓“一块田”挣“两份钱”。

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品种发展情况,我区不断摸清全区优势农产品基数,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业品牌、精炼一批农产品品牌,持续丰富农民“菜篮子”产品。同时,坚持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打造新动能,推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多措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融合。此外,我区健全乡村物流体系,新建区级农产品物流中心,完善农产品上行所需的集散、分拨、配送、仓储等功能,全面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围绕机械化耕地开展社会化服务21.2万亩、水稻机插社会化服务5万亩,服务收入达2944万元。

在生态改善中过上好日子

“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出门散步心情也舒畅了!”每天晚饭后,二圣镇集体村村民刘民禄都要带着孙子出门玩耍。以前村里处处脏乱差,现在村里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近年来,集体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其实,这只是我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缩影。

近年来,我区将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开展300余次爱国卫生宣传,持续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打造2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条人居环境示范线,实现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93.9%、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

同时,我区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进现有池塘升级改造,完成水产养殖尾水整治308.4万吨;对全区耕地土壤实施分类管理,落实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全面加强对受污染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此外,我区狠抓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摸清全区养殖家底,推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在农村改革中找到新路子

今年,我区新增“三变”改革试点村22个,占全区总村数21%。这也是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的具体体现。

通过“三变”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农民以承包耕地、林地等资源资产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也为农民致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理核实资产41.41亿元,对全区完成资产量化的村登记赋码。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培育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头人、指导员等专业人才,帮助全区129个村经营收入超过5万元,实现经营收入7890万元。此外,加强宅基地管理利用,想方设法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完成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21个镇街179个村1307个社农村宅基地预留布点3044个9992.42亩,审批农村宅基地806宗,面积达7250平方米。

据了解,上半年,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稳中向优,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获评“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励区”。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休闲农业经营收入33.77亿元,同比增长20%;“稻+N”综合亩产值提升到8000元以上,实现产值1.56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7161.65亿元,增长16.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