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政策解读

2021-07-06
区生态环境局
[大] [中] [小]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对标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环〔2019〕181号)和重庆市巴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组织开展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南发改发〔2019〕731号)要求,我区编制了《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根本目的,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长江上游(巴南段)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山清水秀美丽巴南和天蓝水绿、城美人和的花园城市、田园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治。坚持依靠制度、依靠法制。坚持相互协作、联防联治。坚持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3.“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绿色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长江上游(巴南段)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山清水秀美丽巴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然生态之美和历史人文之美全面呈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示范作用全面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巴南区“十四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置主要指标9项。具体情况如下:

巴南区“十四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现状值

2025年目标值

类型

1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16.5]

以市级下达任务为准

约束性

2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1

约束性

3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

[13.8]

约束性

4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

[15.64]

约束性

5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少

%

1

约束性

6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

[64.5]

约束性

7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2

%

70

80

约束性

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343

≥320

约束性

9

森林覆盖率

%

47.6

≥47.6

约束性

注:1.“—”表示“十三五”期间未进行考核统计,无现状数据。

    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是指纳入市控考核的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十三五”期间纳入市控考核的断面为10 个,“十四五”期间减至6个。

    3.2020年空气质量指标值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明显高于正常年份,“十三五”时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值为81.71%。


    4.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全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长江上游(巴南段)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山清水秀美丽巴南基本建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十四五”重点任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关键在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巴南段)

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净好湖,持续构建“五屏四带”生态空间体系,筑牢长江上游(巴南段)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合理划定全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确保生态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修复水土流失、采矿区等生态退化区域,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产品。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保持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二是以碳达峰碳中和总抓手牵引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深化绿色创新驱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化改造、夯实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发挥环境政策对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环保产业和低碳经济,打造绿色发展新增长点。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推动生产生活绿色发展,使巴南上空扬起绿色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更好展现巴南的大区担当和上游作为。

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化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整治,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进一步提高重点河流湖库水质。协同控制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为老百姓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受污染建设用地严格管控和治理修复为着力点,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聚焦农村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两大领域,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以防治交通、施工、工业、生活噪声为抓手,强化噪声污染治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

四是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严格执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救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持“防”与“控”并重,加大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重金属等生态环境风险要素防控力度,降低重点领域和区域环境风险。及时回应处理群众信访投诉问题,针对性解决一批群访和反复信访案件,力争保持“十四五”期间无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五是加强区域协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和党中央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生态环境工作。推动生态共建,协同推进长江、铜锣山、明月山等生态廊道建设,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同书写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加强与周边区域及成都市温江区多领域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政策协同,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

六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整改,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精准治理能力,精确定位突出环境问题及主要污染源,精准发力,靶向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科学治理能力,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确定技术路线和工作节奏,运用科学方法提升治理效率。提高生态环境依法治理能力,严格依法审批、依法监管、依法追责,提高执法效能,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贯彻执行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激励引导全区人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七是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储备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健全项目调度、统计、动态调整等机制,严格项目绩效考核,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

八是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必须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形成严密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提升规划实施效能,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